装饰用的艺术品 人类因天性喜爱美好事物,并赋予其特殊的意义与功能,所以他们会从自然界中选取那些特殊的物件用作配饰,珠子也是这样才走进人们的生活。随着人类多元文明的发展,珠饰在天然材质上的选取、创意与制作上,其质、形、纹、色都被创造出更丰富且精致的款式。其后,因陶釉的发展,以及冶金技术的进步,金属和琉璃产品进入人类社会,这也给珠的制造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设计与创作的空间。
艺术本质就是呈现美与真的表征,在老珠的世界里,在不同的时间、年代、地域、文化、种族中,珠文化在工艺性、文化性与价值性方面都是最优异而普及的装饰物,更是历久弥新的艺术品。
分布广阔 老珠分布十分广阔,有些老珠能远播异地,并演变成新的品种。如我国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出土的珠饰,既有西亚“眼形珠”,也有战国仿制而后闻名于世的“战国珠”。台湾早期原住民的珠饰,也因本源于大洋州文化之流布,含有原产于欧洲、印度、印尼等地的珠群。笔者也曾在非洲购得19世纪的日本江户珠,真可谓“珠迹滚动遍全球。”
以古文物的记录,珠子涉及的主要地域及朝代包括:埃及(北非)、西亚、地中海区域、希腊、罗马、腓尼基(今以色列人)、欧洲及南亚(以印尼为主),印度(含古印度的喜马拉雅山地区及现今尼泊尔),日本。
为何战国珠能在世界珠史中占一席之地,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中国具有太多的艺术品文物,而且均有极精致的工艺水平,因此“珠”自然也成为必须受重视的工艺品。不过,从另一角度看“珠”,它是不是融于中国特有的文化及工艺发展中而呈现另一风貌呢?
珠不仅仅是颗粒饰品。远古以来,兽牙即为人类随身佩带的原始珠类,至今我们在南美、非洲、南亚等地仍常见人们用兽牙当作配用的珠饰,而中国在旧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时期即已使用穿孔的兽牙。后来我们在半坡遗址发现了骨质角形器,良渚文化的玉质身形器,殷墟妇好墓的玉质身形器。而至骤、汉。则有各类玉雕牙形器。这些珠在材质上,由牙、角、骨发展至玉;功能上的演变,由剔物、解结至装饰及礼器作用的组佩件;艺术上由弧曲尖角的简单形状发展到融入了极丰富的民族风格的图案;工艺水平上则演变为极细致精湛的雕品。
此外,产生出变异珠形的还有南美洲的玛雅文化。玛雅人也用不同玉石雕琢出造型各异的珠饰,虽然雕工不是太细致,但也将玛雅独特的文化融入珠子的创作中。
市场价值 各式老珠,价值不一。现以时间区段阐述老珠的价值。
首先看看那些“无价”的珠文物。距今4000年至4万年前取材天然质料的古珠被列入“无价”的珠品。因为除了其具有珍罕的文化历史内涵外,也只有博物馆或极少数专业藏家才能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保护和研究它们。而一般藏家及玩家,纵使有机会以巨款购入,也都可能会磨灭这些世界文化财产的重要性与可贵性。由此可见,这类珠子多半不合宜于赏玩、佩带。
其次,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15世纪,因冶金工艺的日益成熟,珠的家族中也加入了金属珠成员。这段时间琉璃制造生产的发展,使琉璃珠不但趋于多样精美,而且也开始成为珠类的主流。其间,不同的文化特色,主导社会思维的宗教力量等均呈现于各色老珠中。
而这一期间老珠在国际市场中,无论通过拍卖或古珠交易,都是属于变价的珠宝。如腓尼基的人头珠、罗马的人面珠和马赛克珠、中国的战国珠等,一般藏家或资深玩家若有缘遇见,是不会放过机会而以合理的价格购藏的。因为它们不仅增加了藏家收藏水平的深度,而且还具有保值、增值的功能。
公元16世纪至19世纪的老珠是如今国际市场上最主要的交易对象。因为这段时间里,老珠除了延续天然材质制造外,还具备了更高的工艺水平。此外,社会进入工业发展的新阶段,再加上海上贸易的畅通,从而形成了全球商机,这也促使了珠饰市场的扩大。尤其在欧洲,那些为了换取非洲产及奴隶的“贸易珠”被大量制造(当然它们仍是手工艺品)而输往非洲,且融入当地传统文化中而成为了当地人们的重要配饰。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