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LIART.CN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琉璃网 >> 琉璃讲堂 >> 研讨篇 >> 琉璃文化探讨 >> 正文
 
琉璃 琉璃 琉璃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琉璃
老珠的材质、分布、作用及市场价值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北京博观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6/3 11:11:35  文章录入:paulee  责任编辑:牧之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珠”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一直被人们珍视为贴身之物。如今,多元化的制作工艺使“珠”绽放着更加耀眼的光芒。它们不仅成为人们生活中最主要的饰品,而且被珍藏于博物馆或藏家手中,成为一种收藏文化的象征。

    “珠”所涵盖、界定的领域饰十分宽广而多元的。它包括各种不同材质、造型各异的珠体,如西亚象形式的人头琉璃珠。它们展示了人类文明进程中不同的生活历史,不同的地域特色,不同的信仰方式,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的艺术趣向。“珠”的世界是如此宽广而深远,其蕴涵的特有的意境与风格又是如此迷人。
全球有许多著名博物馆都设有老珠的专门展览,也有很多专业性的珠饰博物馆常年展示各类老珠。五彩缤纷的老珠向人们述说着其历史发展的轨迹,其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国老珠的身影。而欧美一些研究老珠的专业人士与组织也常常独立出版有关老珠的专刊。

材质多样
    现今发现的老珠,年代可追溯至西元前3万多年。它们都是自然界的贝壳或动物的牙、爪、骨及石灰岩等物件,也是人类最早的工艺品。渐渐的,人类开始以皮、筋等装饰珠子。其后,由于冰河期气候的变化,原始人类逐猎而迁徙的生活方式也因环境而改变,并逐渐形成了聚落生活。此时,珠子也变得更加精彩且多元化。在人类早期的发展中,珠子一直采用各类天然材质。而随着人类文明的形成与演变,人类制造、创新的能力不断赠强,从而制作出各种新材质的珠子,例如陶及金属珠等。直到西元前2000年,琉璃工艺进入人类生活,随之,一个极为灿烂而丰富的珠子世界诞生。

    古往今来,老珠的材质主要有:石质矿物,主要有石灰岩、花岗岩、绿松石、玛瑙、水晶、软玉类等;自然生物的牙,象、鲸鱼、鲨、狮、虎、狼、河马、熊、海豹、海象、海狮等;骨,包括各种动物骨、人骨;爪,如狮、虎、熊、鹰爪;贝,有各类贝、蛤、蚬(以穿孔、磨制等方式作为配饰);角,如牛、羊、鹿、犀角、珊瑚及鸵鸟蛋壳;木,有红木、檀木等硬木,还有檀香木、木化石(以白色之邦提克珠最为著名)、竹材、黑煤精等;金属,如金、银、铜、锑、锡、珐琅;陶瓷,有素陶、单色釉、彩釉等;果核,多种坚果、硬果核(如菩提子、核桃、榄核);琉璃,包括炼制品原料、粉玻璃(回收琉璃磨粉再加工而成);琥珀蜜蜡。遗憾的是,如今珍贵的钻、翠、红蓝宝石等均不列在其中。

`NextPage`

不同角色
    珠子在人类世界中扮演着哪些不同的重要角色呢?

置换货物的钱币
    早期人类社会中,不同地方的不容族裔都曾经使用“海贝”作为货币——贝币。中国虽自秦朝废贝币,而施以“钱”为币,但至清初时仍有以贝交易者。

    在人类社会历史中,不同质料的珠子在货币功能上也一直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17世纪至19世纪时,珠子作为“货币”在贸易上的用途达到了历史顶峰。当时,欧洲以成熟的工艺技能,设计制造出大量各类精彩多变的琉璃珠。工艺革命时期,它们被以货币的形态输入非洲以换取黄金、象牙、棕榈油,甚至奴隶。现今国际上称这一时期的琉璃珠为“贸易珠”。而英国的哈德森海湾公司自17世纪时就在北美洲以珠子核日用品向原住民换取海狸、海豹皮毛等。而如今我们却要用大量的各种钱币购买那些曾经作为货币使用的老珠。

身份地位的象征
    远古至今,珠子在使用者身上常借由材质、式样、精致度等差异代表其在社会上的身份地位。而以逐猎为生的人们需以狩猎战果,如牙、爪、角、骨为装饰,凸显其英武。至今,我们在非洲、南美、南亚各聚落社群中仍可见人们以不同珠饰代表部族特色与身份尊卑。

    在我国,清代帝、妃以及各品官臣佩带的“朝珠”,其材质、色调、规格上均有严格的规定,须按规佩之。

宗教信仰的作用
    人类发展由逐猎发展到狩猎群居聚落,从求生存及延续生命的企求中自然衍生出不同的崇拜信仰与寄托,而各类珠饰也往往被寄寓了生命的意义。

    如从爪、牙、角中获得猛兽“能量”,使佩带珠子的人们具有更强壮的生命力;乳房形的珠寓意为生命世代延续;而动物形象的珠饰,则代表与人们共生的动物,如马、羊、犬、虎、牙等;眼形珠,被称为“邪眼珠”或“魔眼珠”,有辟邪、驱魔而利生机之意。无论在西方或东方,由很多不同材质所制成的配珠,都有一些“气、磁场”等说法。而不同材质的珠所具有的气与磁场,则能有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祛病、驱魔、解灾,甚至升官发财。而在今天,大多数宗教的史料及考古纪实上也都有使用珠串的记载。英文珠“bead”即是由“bid”祈祷之意而来,祈祷珠在西元前500多年始用于佛教之佛祖。全世界各地较为原始的宗教信仰中,无论是祭祀朝拜、降魔解灾、祛病疗伤、节庆活动,各类珠饰仍是极为重要而神圣的器物。

`NextPage`

装饰用的艺术品
    人类因天性喜爱美好事物,并赋予其特殊的意义与功能,所以他们会从自然界中选取那些特殊的物件用作配饰,珠子也是这样才走进人们的生活。随着人类多元文明的发展,珠饰在天然材质上的选取、创意与制作上,其质、形、纹、色都被创造出更丰富且精致的款式。其后,因陶釉的发展,以及冶金技术的进步,金属和琉璃产品进入人类社会,这也给珠的制造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设计与创作的空间。

    艺术本质就是呈现美与真的表征,在老珠的世界里,在不同的时间、年代、地域、文化、种族中,珠文化在工艺性、文化性与价值性方面都是最优异而普及的装饰物,更是历久弥新的艺术品。

分布广阔
    老珠分布十分广阔,有些老珠能远播异地,并演变成新的品种。如我国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出土的珠饰,既有西亚“眼形珠”,也有战国仿制而后闻名于世的“战国珠”。台湾早期原住民的珠饰,也因本源于大洋州文化之流布,含有原产于欧洲、印度、印尼等地的珠群。笔者也曾在非洲购得19世纪的日本江户珠,真可谓“珠迹滚动遍全球。”

    以古文物的记录,珠子涉及的主要地域及朝代包括:埃及(北非)、西亚、地中海区域、希腊、罗马、腓尼基(今以色列人)、欧洲及南亚(以印尼为主),印度(含古印度的喜马拉雅山地区及现今尼泊尔),日本。

    为何战国珠能在世界珠史中占一席之地,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中国具有太多的艺术品文物,而且均有极精致的工艺水平,因此“珠”自然也成为必须受重视的工艺品。不过,从另一角度看“珠”,它是不是融于中国特有的文化及工艺发展中而呈现另一风貌呢?

    珠不仅仅是颗粒饰品。远古以来,兽牙即为人类随身佩带的原始珠类,至今我们在南美、非洲、南亚等地仍常见人们用兽牙当作配用的珠饰,而中国在旧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时期即已使用穿孔的兽牙。后来我们在半坡遗址发现了骨质角形器,良渚文化的玉质身形器,殷墟妇好墓的玉质身形器。而至骤、汉。则有各类玉雕牙形器。这些珠在材质上,由牙、角、骨发展至玉;功能上的演变,由剔物、解结至装饰及礼器作用的组佩件;艺术上由弧曲尖角的简单形状发展到融入了极丰富的民族风格的图案;工艺水平上则演变为极细致精湛的雕品。

    此外,产生出变异珠形的还有南美洲的玛雅文化。玛雅人也用不同玉石雕琢出造型各异的珠饰,虽然雕工不是太细致,但也将玛雅独特的文化融入珠子的创作中。

市场价值
    各式老珠,价值不一。现以时间区段阐述老珠的价值。

    首先看看那些“无价”的珠文物。距今4000年至4万年前取材天然质料的古珠被列入“无价”的珠品。因为除了其具有珍罕的文化历史内涵外,也只有博物馆或极少数专业藏家才能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保护和研究它们。而一般藏家及玩家,纵使有机会以巨款购入,也都可能会磨灭这些世界文化财产的重要性与可贵性。由此可见,这类珠子多半不合宜于赏玩、佩带。

    其次,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15世纪,因冶金工艺的日益成熟,珠的家族中也加入了金属珠成员。这段时间琉璃制造生产的发展,使琉璃珠不但趋于多样精美,而且也开始成为珠类的主流。其间,不同的文化特色,主导社会思维的宗教力量等均呈现于各色老珠中。

    而这一期间老珠在国际市场中,无论通过拍卖或古珠交易,都是属于变价的珠宝。如腓尼基的人头珠、罗马的人面珠和马赛克珠、中国的战国珠等,一般藏家或资深玩家若有缘遇见,是不会放过机会而以合理的价格购藏的。因为它们不仅增加了藏家收藏水平的深度,而且还具有保值、增值的功能。

    公元16世纪至19世纪的老珠是如今国际市场上最主要的交易对象。因为这段时间里,老珠除了延续天然材质制造外,还具备了更高的工艺水平。此外,社会进入工业发展的新阶段,再加上海上贸易的畅通,从而形成了全球商机,这也促使了珠饰市场的扩大。尤其在欧洲,那些为了换取非洲产及奴隶的“贸易珠”被大量制造(当然它们仍是手工艺品)而输往非洲,且融入当地传统文化中而成为了当地人们的重要配饰。

`NextPage`

    19世纪后,当非洲也开始融入整个世界贸易后,那些在非洲“尚存残余”的贸易珠也渐渐“回流”到全球市场。如此,藏家们也才有幸购藏。经过这些年市场的消化,那些品相完整,造型特殊的贸易珠的价格也步步高升。

     此外,这一时期还有很多不同地区(如印尼、泰国、缅甸等南亚一带及日本)、不同材质(珊瑚、玛瑙、琉璃蜜蜡、金、银等)老珠是不容藏家错失的。这些老珠,我们可通过古珠宝店、展览会、专业经销商、拍卖会、各地集市等途径购买、珍藏。

    十多年来,老珠市场也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即除了纯商家以外,不论是精选细挑的藏家或玩家,还是不计好坏以大量购入为乐的纯买家,其购入后就很少再将藏品卖出。

    而另有很多珠种的原产货地(不一定是原产地)的商家,因见其充足货源而无不急于购入。只是数年间稀有老珠实在难觅其踪。有时候为寻觅珠迹,商家所付出的开销远大于珠品的价格。

(文章所有图片出自北京博观国际拍卖公司于2007年6月24日举行的"流光溢彩"世界老珠专场拍卖会)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琉璃 琉璃 琉璃
琉璃
版权 / 友情 / 联系 / 收藏 / 博客 / 微博 / 逸雅集 © 2006-2018 LIULIART.CN 中国琉璃网 沪ICP备070125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