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以珠子(beads)做為裝飾品,已經相當久遠。最早的珠子大約於西元前三萬八千年在法國發現,屬於尼安德塔人所有。早期的珠子質地多為獸骨、牙齒及貝類,隨著西亞地區古文明的興起,考古學家逐漸在遺址中發現許多製作精巧的珠子。
何謂琉璃珠
「玻璃」在中國古代即有多種稱謂,漢朝以前將玻璃稱作「璧流璃」,之後有「流離」、「王留璃」及「琉璃」之稱,其後以沿用「王留璃」或「琉璃」為多,又以「琉璃」之詞較普遍。今日台灣從事玻璃藝術創作者都習慣使用「琉璃」之稱,以區分工業用的玻璃製品。
琉璃珠與玻璃珠兩詞可互相通用,同指一物(英文則只有一個名稱:glass bead);但一般而言,兩者所稱的對象有年代上的差別。琉璃珠多指製造時代較早、技術古老、不透明有色彩的珠子;而玻璃珠多指十七世紀以後所製作,技術創新、呈透明狀、具光澤的珠子。而由於製作的時代、技術不同,因此這兩種珠子的含鉛量、色澤、紋飾、式樣等等,會有一些古、新風貌的差別。
在人類使用及傳播琉璃珠的歷史中,西歐海權的發展佔有極大因素,包括西班牙、葡萄牙、大英帝國、荷蘭、法國與俄羅斯,這些海上的西歐強權,由1500年至1850年間貿易行經之處,均與當地住民進行物與物的交換,琉璃珠就是其中重要的商品之一。
(文章所有图片出自北京博观国际拍卖公司于2007年6月24日举行的"流光溢彩"世界老珠专场拍卖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