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992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24 15:45:48 |
|
1、湖北鸡公山遗址
时代:旧石器时代 发掘地点: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郢北村 发掘单位:荆州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系
简介:
鸡公山遗址原有面积约1000平方米,发掘面积共计400平方米。遗址内旧石器及其加工残碎物比比皆是,其文化层厚达1米多,存在两期文化堆积,第一期距今五万年前,第二期距今约二万年。遗址周围系纯粘土层,没有岩石,可见其加工石料来自远处。遗址内不仅出土了数以万计的打制石器、石核和石器废料,而且发现了丰富的遗迹现象,在遗址中部有数个由大量石器围成的不规则形空地。鸡公山遗址是一处长期使用并保存完好的石器制作场,填补了我国旧石器时代平原居址的空白。
|
|
2、内蒙古兴隆洼原始聚落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 发掘地点: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村 发掘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敖汉旗文化馆
简介:
兴隆洼遗址总面积3万余平方米,清理出不同期别的兴隆洼文化半地穴式房址170余座、窖穴400余座、居室墓葬30余座。同时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玉器、骨器、蚌器及动植物遗骸资料。兴隆洼遗址聚落内的所有房址成排分布,外围环绕椭园型壕沟,是中国已揭示的最完整的原始村落,是中国8000年建筑史上的奇迹;发现成批的居室墓葬,是中国史前时期最奇特的埋葬习俗,人猪合葬现象,在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中尚属首例;出土的玉器,是迄今所知中国年代最早的磨光真玉器,是探索中国玉文化起源最宝贵的实物资料;出土的墓主人腰部的蚌裙,是中国史前时期最完整的服饰资料;出土的完整骨笛,是中国东北地区最早的乐器;出土的大量动物骨骼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数量最多,是兴隆洼先民从事狩猎活动的实证。因此,兴隆洼遗址被称为“华夏第一村”。
|
|
3、湖南澧县城头山屈家岭文化古城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 发掘地点:湖南省澧县东溪乡南岳村 发掘单位: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简介:
屈家岭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村落废墟的遗址,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属屈家岭文化中期,建造年代距今已有4800余年,为我国最早的古城遗址之一,把我国城墙出现的时代推移到距今5000年以前。遗址中发现有多处房屋、窖穴、墓葬等遗迹。出士遗物中以彩陶纺轮、彩绘黑陶和蛋壳彩陶最具特色。陶制的鼎、豆、碗等器皿均为双弧形折壁,具有独特的风格。此外,该遗址中还发现有大量生产工具和粳稻谷壳。陶质禽鸟模型及玉饰品的出现,反映出当时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面貌。农业的进步和象征父权崇拜的"陶祖"的出现,说明当时社会的发展已进入父系氏族的社会阶段。屈家岭遗址发现的文化遗存因其具有的浓厚地方色彩,被命名为"屈家岭文化"。屈家岭遗址是屈家岭文化的命名地,它的发现对于认识长江中游地区和江汉平原的史前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
|
4、江苏赵陵山良渚文化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 发掘地点:江苏省昆山市张浦镇赵陵区 发掘单位: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昆山文管会
简介:
遗址面积近3000平方米、厚约4米的土筑高台,在其外围南部和西北部发现一批殉人墓葬,殉人半数被砍掉下肢或双脚。如此大规模的杀殉现象在良渚文化中尚属首次发现。在土台之上还有一些随葬品更丰富的大墓,其中M77出土精美玉器125件。
|
|
5、山西晋侯墓地的发现与研究
时代:西周 发掘地点:山西省曲沃县 发掘单位:北京大学考古系(时为历史系考古专业)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时为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 发掘领队:邹衡
简介:
曲沃晋侯墓地是一处西周早期晋国王侯贵族墓地,其埋葬时代几乎贯穿整个西周时期。现已发现8组17座晋侯及其夫人墓葬、陪葬墓4座、祭祀坑数十座,并探明车马坑5座。出土有大量华丽精美的玉器、青铜礼器等随葬品。随葬的玉器种类繁多,装饰华美,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西周时期等级最高的玉器。
晋侯墓地的发现无疑是二十世纪西周考古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它为确认西周时期晋国的始封地以及晋国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
|
6、河南丹江口水库楚国贵族墓
时代:战国 发掘地点:河南省丹江口水库浙川淹没区内 发掘单位: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南阳地区文物研究所、浙川县博物馆
简介:
共清理春秋、战国楚国墓数十座,出土文物千余件,为探索丹江流域的埋葬习俗、楚都丹阳地望和深入研究楚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其中和尚岭1号墓有3件铜鼎有铭文,2件升鼎的底部有“克黄之升”铭文,墓主人为楚箴尹克黄,2号墓出有7件鼎、9件钮钟、8件镈钟等百余件文物、有20多件铜器有铭文,钮钟上有明确纪年铭文。
|
|
7、安徽天长三角圩汉墓群
时代:战国(一座)、西汉(其他) 发掘地点:安徽省天长县 发掘单位: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天长市文物管理
简介:
三角圩汉墓群共清理墓葬二十五座,除一座为战国晚期外,其余都为西汉早、中期。这批墓葬集中在约一千平方米的范围内,距地表2.5至3米深,分一人单葬与双人合葬两种,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以棺椁为葬具,多南北向形制大小不一,出土文物种娄繁多,有铜器、铁器、漆器、木器、玉器、陶器、玛瑙、琉璃、银器、角器等,计748件。主墓一号墓,坑长4.8米,宽3.5米,为夫妇合葬墓,随葬品380余件,墓中出土玉、银、铜、木四种质地五枚印章,墓主桓平,为西汉广陵王中宫谒者。十九号墓中出土一枚木质漆印,根据两墓桓姓及许多漆器上铭文“桓乐”、“桓安”、“大桓”等字样,推认三角圩汉墓群为桓氏家族墓群。
|
|
8、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
时代:西汉 发掘地点:云南省江川县星云湖西北角 发掘单位: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玉溪地区文物管理所、江川县文物管理所
简介:
在 1100 平方米范围内清理墓葬 58 座,出土铜、铁、金、玉等随葬品2066件,大量器物为滇青铜文化遗址考古发掘之首见。大量的金饰物、金制兵器公之于众;虎牛鹿贮贝器、祭祀贮贝器、驯马及纺织贮贝器以及三骑士与四舞俑铜鼓等青铜器精品被发掘出来;第一次发现了漆木棺的外椁,而在战国的墓葬等级中,只有王室成员才能享受漆木椁内棺的待遇。另有铜鼓、铜贮贝器、铜俑、铜编钟等礼器;铜狼牙棒、铜鱼、铜矛等仪仗器和兵器;铜铃、铜策、金钏、玛瑙扣饰等装饰品及生活用具,以及用金、玉、绿松石等制成的各种珠管和扣缝缀在纺织物或毛皮上的“珠被”等。由此可以推断,李家山可能是历史滇王的王族墓地之一。
|
|
9、内蒙古辽代耶律羽之墓
时代:辽代 发掘地点: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罕苏木苏木(乡)古日板呼舒嘎查(村) 发掘单位:内蒙古考古研究所、赤峰市博物馆、阿旗文物管理所
简介:
耶律羽之家族墓群在阿旗罕苏木苏木古日班呼硕嘎查的朝格图山南麓,是一座规模宏大的辽代前期墓葬,其墓室建造之豪华,结构精细考究,犹如地下宫殿。尤其墓室地面采用琉璃砖铺砌,整个墓室典雅豪华,四壁溢彩,这在以往发现的辽墓中尚无先例,堪称一绝。
|
|
10、河南洛阳北宋衙署庭园遗址
时代:北宋 发掘地点: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中州路南侧 发掘单位:洛阳市文物工作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队
简介:
衙署庭园遗址东西两侧是2条长廊,宽4.5米,长达50余米。两廊中部偏南,有一条连接二者的东西向花砖路。花砖路中部有一东西向门楼基址,门址北侧与一条南北向的夯土墙相接。夯土墙长38米,宽1.75米,将庭园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有一花榭,其基址长5.37米,宽4.4米。在花砖路南侧有一长方形蓄水池和两座并排的殿亭基址,其中一座长9.4米,宽7米,台基上并列着四排磉墩。衙署门址位于庭园以南40米处,由地袱石、门扉结构、车道和踏道组成。车道由两排平行的石条组成,石条的中线间距1.55米,即为当时车轨的宽度。该门址建于夯土之上,两侧设地袱石、门扉结构、车道和踏道组成。车道由两排平行的石条组成,石条的中线距离1.55米,即为当时车轴的宽度。该门址建于夯土之上,两侧设地袱石以立排柱,中有车道和踏道,横中部有严谨的门扉结构,应属于宋《营造法式》中所述的在地袱石之上立有排叉柱的“过梁式”木构门洞。北宋衙署庭园遗址,是目前我国古城中首次发现宋代园林,其保存情况之好、保存面积之大,前所未见,为研究宋代大型官府衙署的园林建筑布局的整体风貌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
|
|
文章录入:paulee 责任编辑:牧之 |
上一篇文章: 1991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下一篇文章: 1993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
|
|
|
逸雅集作为中国琉璃网的文创平台,着力推广琉璃艺术、古董雅玩、茶道香道、花器文房、佛像禅饰、竹木铁陶等中国传统手工艺创作,期待您的支持与加入!
逸舍工作室 上海市长江西路685号7号楼112室 逸方空间 上海市长江西路685号7号楼101室
|
上大美院玻璃工作室中国高校中颇具国际影响力的玻璃工作室,经常参加国际性专业展览,许多作品被各国博物馆基金会收藏。
除研究生教学以外,工作室非常重视社会责任感。与“中国琉璃网”合作开设玻璃文化课程,每逢春、夏季开班,对全社会开放。详情查询琉璃论坛……
|
【精选图文展区·热租】
- 收藏品、艺术品网站
- 琉璃艺术家、工作室
- 文房、礼品、工艺品
- 传统手艺、创意设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