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破解我国古玻璃身世之谜 |
|
作者:王勉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5 21:55:03 |
究竟中国古玻璃是舶来品还是“中国制造” 大量出土的玻璃文物,经中外专家用现代光谱实验鉴定,得出的共同结论是:中国的“铅钡玻璃”与西方的“钠钙玻璃”属于两个不同的玻璃系统。这一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的玻璃是利用一种特有的原料独立制造出来的。 前来参加研讨会的中科院干福熹院士称,尽管我国古代玻璃以“铅钡玻璃”为主,但广东、广西出土的玻璃大多是高钾低镁玻璃,是世界少见的,氧化镁含量仅有0.06%至1.0%,而古埃及和地中海沿岸地区出土的玻璃,氧化镁含量高达3%至9%,这再一次说明我国古代玻璃是用国内原料自己制造的。 专家同时认为,中国古代玻璃虽为中国人的独立发明,但其发展缓慢,因为它的主要成分是铅钡,烧成温度较低,虽具有绚丽多彩、晶莹璀璨的优点,但易碎、不耐高温、透明度差、不适应骤冷骤热,只适合加工成各种装饰品、礼器和随葬品等,因此,在古代中国比起陶瓷、青铜、玉石器来,玻璃器具用途狭小、发展不充分。 而古埃及和地中海沿岸地区出土的玻璃器物的化学成分,主要以钠钙玻璃为主,耐温性能较好,对骤冷骤热适应性较强,因此这种古玻璃的用途和生产量都远大于中国古玻璃。随着水上交通日益发达,以及丝绸之路的不断繁荣,先是玻璃制品传入中国,随后制造“钠钙玻璃”的技术也逐渐传入中国。 当西方“钠钙玻璃”传入我国后,引起人们极大惊异,这类外来品与中国“铅钡玻璃”在性状上的巨大差异,以致中国人不知道它们是同一类物质,越来越多的人把精力和目光集中在“洋”玻璃上,但古代中国人自己会制造玻璃已成为不争事实。 这种“铅钡玻璃”究竟是如何起源?有学者认为,这与古代中国人冶铅的实践分不开。铅在我国古代人们生活中占有一定地位。用铅做成的胡粉在古代是一种化妆品。同时古人非常热衷的炼丹术也叫铅汞之术。早在战国时期,就流行“食金饮玉”可以长生的说法,炼丹术兴起后试炼珠玉(即玻璃)也就成为炼丹家们的活动之一。东汉王充《论衡·率性篇》说:“道人消烁五石,作五色之玉,比之真玉,光不殊别。” 而我国铅矿石主要是方铅矿,这种矿常与重晶石(即石英)共生,重晶石的主要成份就是硫酸钡,它是生产玻璃的主要原料,在炼丹过程中,这些原料在高温下与一些含碱的矿物质熔融、冷却、固化后,就生成古玻璃,只是它成为炼丹术的副产品,因为道士们着眼于如何人工冶炼珠玉,因此制作玻璃没有走上独立发展道路,更谈不上总结出一套成熟的技术来。 又有学者认为中国玻璃的发明与陶瓷、冶金尤其是青铜冶炼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为陶瓷、冶金技术在我国古代有着很高水平。新石器时代,我国已有了制陶技术,张家坡出土的西周时期随葬品中,青釉器物的烧成温度可达1200摄氏度。在春秋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铁器,说明我国在那时已掌握熔化生铁的1350摄氏度的高温技术。一般情况下,温度只要达到1200℃-1300℃就可以制造玻璃。 黄启善说,文化是无国界的,文化更需要不断地发展完善。中国玻璃的“成长史”正说明了这一点,尽管历史已经证明古代中国人可以用特殊材料独立制成“铅钡”玻璃,但当这种技术存在一定缺陷,而不能被老百姓认识和接受时,它就需要不断完善,就需要像“钠钙玻璃”这样代表先进文化的技术代替它,这是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同时,通过对中国古玻璃“身世”的探讨,尤其折射出中国古代陶瓷、冶金技术的精湛,反映出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上一页 [1] [2]
|
|
文章录入:paulee 责任编辑:牧之 |
上一篇文章: 琉璃内画工艺 下一篇文章: 美丽的琉璃牌坊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
|
|
|
逸雅集作为中国琉璃网的文创平台,着力推广琉璃艺术、古董雅玩、茶道香道、花器文房、佛像禅饰、竹木铁陶等中国传统手工艺创作,期待您的支持与加入!
逸舍工作室 上海市长江西路685号7号楼112室 逸方空间 上海市长江西路685号7号楼101室
|
上大美院玻璃工作室中国高校中颇具国际影响力的玻璃工作室,经常参加国际性专业展览,许多作品被各国博物馆基金会收藏。
除研究生教学以外,工作室非常重视社会责任感。与“中国琉璃网”合作开设玻璃文化课程,每逢春、夏季开班,对全社会开放。详情查询琉璃论坛……
|
【精选图文展区·热租】
- 收藏品、艺术品网站
- 琉璃艺术家、工作室
- 文房、礼品、工艺品
- 传统手艺、创意设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