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LIART.CN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琉璃网 >> 琉璃人物 >> 新人辈出 >> 正文
 
琉璃 琉璃 琉璃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琉璃
葡萄常传人:常弘、常燕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6/26 13:27:55  文章录入:paulee  责任编辑:牧之

葡萄常简介


    1894年阴历10月,光绪皇帝在颐和园为慈禧做六十大寿,慈禧到颐和园大戏楼准备看戏时,突然发现有一株葡萄,果实累累,晶莹剔透。时值阴历l 0月,北京已进入冬季,慈禧见到这么鲜灵的葡萄,不禁赏心悦目,馋涎欲滴。传旨采摘食用。太监忙回禀:“那是假的”。慈禧非常惊讶,问为何人所做。经查得知是韩其哈曰布及其妻所做。慈禧大喜,赏韩其哈曰布妻为“常在”,并赐匾“天仪常"。为感恩,韩其哈曰布改名常在,家人改常姓。“葡萄常"一时名噪京城。


 

 

    葡萄常的创始人常在,是蒙古族人。清道光年间,皇宫从蒙古选了一位公主进京,常在作为随从来到北京。咸丰登基后,蒙古旗人断了“钱粮”,常在只能以做小生意为生。有一天,他看到小孩子在玩泥玩具,受到启发,回家琢磨用泥土做成葡萄,再染色烧制,到街头叫卖,很受欢迎。这时,崇文门外花市一带,已集中了一批做绢花、玉器、首饰和料器的手工艺人,形成集市。常在又向料器行师傅学习,试着用料器烧制葡萄,比泥土更加逼真美观,可以乱真。于是,他就在料器葡萄上,不断琢磨、改进,终于自成一家,闯出这一手工艺品的奇葩。


     1919年,葡萄常应邀参加了世界影响很大的“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荣获了一等奖,使葡萄常的名声传遍国内外。常在的两个儿子相继去世后,由常在的三个女儿继续支撑门户,为了保住家传的绝活,三位姑娘均未出嫁。再加上常在的两个孙女常玉龄、常玉清,也与三个姑姑同命相怜,立志终身不嫁,以能把葡萄常的手艺传下来。姑侄五位“处女”,为此牺牲了青春和爱情,终生未嫁。

 

 

 

葡萄常的再生


    1966年的“文革”灾难,常家姑侄也遭到迫害。在不解和痛苦的煎熬下,常家姑侄先后有四人去世。粉碎“四人帮”后,有关部门欲恢复“葡萄常”时,常家传人中只有常玉龄这惟一常氏传人,而且是70古稀老人了。1978年,常玉龄老人不顾年老体弱,从垒灶、吹珠到上霜,都亲自动手,并把家传绝技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常弘、常燕。

 

    常弘,出生于1962年9月13日,1980年毕业后进入北京绢花厂,现供职于贵友大厦;常燕,出生于1968年10月28日,现供职于北京市96中学教师,美术专业。常弘、常燕姐妹自小与被毛泽东主席称为“葡萄常五处女”中当时健在的常桂福、常玉龄一同生活。由于当时已不生产葡萄了,两位老人只能把家传绝技口授给姐俩。后于1979年东花市办事处成立联社,请常玉龄传授“葡萄常”技术,姐妹二人得以理论到实际全面掌握了“葡萄常”制作的关键技术。常玉龄去世后,由于种种原因,姐妹二人没有从事此项工作。

 

 


    2004年一次偶然机会,她们看到一传媒介绍已经失传多年的“葡萄常”还有其他传人,于是姐俩找到了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于志海,表示作为“葡萄常”的第五代传人,她们要恢复这一200多年的传统技艺。于是,常弘、常燕姐妹二人从找原材料入手,经过熔料、溜条、加色、吹捏、成形等多道工序,经过3个多月的试制,在2004年制作出第一件1米见方的葡萄盆景。为庆祝建国五十五周年,北京民协举办了“还看今朝”北京民间艺术大型展览,常弘、常燕应民协邀请,用祖传绝技制作出一架“繁荣昌盛”葡萄盆景。在展会一亮像,立即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许多业内人士在沉寂二十余年后,重观于世,大放光彩。多家新闻媒体,中央电视台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纷纷报道,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为了确保作品能够代表“葡萄常”的家传技术,姐俩多方打听,寻找到了“葡萄常”曾经唯一一次将这一技术传送给外姓徒弟的李淑惠,并请她来认定。当时年已经70多岁的老人第一眼看见了摆在她面前的“葡萄”时,大吃一惊。同年,常弘、常燕姐妹的作品参加了在中华世纪坛举办的建国55周年民间艺术展,使这一民间绝技重现于世。

 

    “葡萄常”制作的葡萄等制品都系玻璃为原材料,与料器制作虽同属玻璃制品,但制作方法大不相同。料器葡萄是用有色的玻璃制作出实心葡萄珠,非常厚实、沉重。“葡萄常”制作的葡萄首先要用一根金属管粘上烧到火候的玻璃溶液,吹成葡萄珠,是空心的,然后经过贯活、蘸青、攒活、揉霜等一系列工艺流程才制出成品。这些葡萄珠有的是紫色,有的是绿色,有的绿中透紫,并且都蒙上了一层白霜,显得晶莹逼真,引人垂涎。

 

    “葡萄常”不仅恢复了生产,而且改进了工艺,增加了新品种。但是,她们虽有志于绝技的恢复与挖掘并创新,但是目前资金匮乏,只能在业余时间制作出有代表性的葡萄。而恢复一些传统的产品,如葫芦、水果等,以及新产品研发和推广都难以涉及。但她们坚信,祖辈们用汗水和心血创造出来的这枝艺术之花,不会再凋零于我们这一代。现在,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对这项技艺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所以“葡萄常”的再生也必将会再次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精品。

 

 

 

葡萄常的工艺介绍

   原材料: 玻璃
   使用工具:镊子、剪子。因“葡萄常”是纯手工工艺,所以对工具的要求不高。

 

   工艺流程:(具体制作共分为11道工序)
   1.砌炉灶:灶上放耐火缸锅(溶化玻璃用的器具)。现将过去烧煤的炉灶改为煤气炉灶。

   2.装料:将碎玻璃加上碱面、硼砂,放进缸锅内。

   3.烧火:温度要达到1500℃,烧到玻璃化成水、不起泡泡为止。

   4.蘸火吹制。用特制的铁管(或玻璃管)一端蘸玻璃水,另一端用嘴吹。蘸多少玻璃水,吹制多大,要根据葡萄的大小而决定,这是手工艺技术的一道难关。吹制成玻璃珠的模样,放在一边,等待上色。

   5.制作葡萄梗。将手纸卷在细铁丝上,并插在吹制好的葡萄珠上的小孔里。

   6.制作葡萄叶和须子。葡萄叶子是用宣纸放在模子里压制而成,须子是用纸绳作的。

   7.调色。这也是一道技术难关。调色用的颜料,不仅有黄、绿、兰、白等颜色,还要外加白糖、水胶、淀粉、酒。这几种配料各有各的用途,主要起到粘合与不掉色的作用。
   8.上色。将调好的颜色,根据葡萄珠、梗、叶、须所需要的颜色,往上涂色。特别是葡萄珠,需要上三遍颜色才能达到要求。

   9.涂蜡。当上色后,晾干,再往葡萄珠蘸上一层薄薄的蜡。好似蘸糖葫芦似的,这层蜡的薄厚度也是技术活。

   10.上“霜”。这是制作葡萄珠的最后一道难关,也是“葡萄常”的绝技。这绝招就在“上霜”上,上过霜的葡萄远处一看,好似刚从葡萄架上摘下来的一样,水灵灵的。

   11.攒活(组装)。将零散的葡萄珠、叶、梗子、须子攒成一串串的各种型状的葡萄即成工艺品。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琉璃 琉璃 琉璃
琉璃

版权 / 友情 / 联系 / 收藏 / 博客 / 微博 / 逸雅集 © 2006-2018 LIULIART.CN 中国琉璃网 沪ICP备070125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