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琉璃班,又在暑期如火如荼的展开。全国各地的学员依约而来,共聚一堂。
这次安排了8个整天的连续课程,依然全方位的为大家普及琉璃的各方面知识。
课程1:理论课:玻璃艺术史、玻璃工作室运动、玻璃造型设计;
课程2:参观:上海玻璃博物馆、灯工表演、吹制表演,讲座:中国古代琉璃收藏鉴赏;
课程3:理论课:玻璃窑制工艺,作品线稿设计及指导;
课程4:讲座:世界古代贸易珠收藏鉴赏,作品泥稿制作;
课程5:讲座:珠宝鉴赏指南,作品泥稿制作;
课程6:讲座:玩具与艺术,作品石膏模制作;
课程7:微波炉琉璃饰品制作,作品石膏模制作;
课程8:选色放料、作品进炉,参观:琉璃工厂;
最后的技师监控烧制,并在出炉后交付打磨抛光等后期处理。
2014琉璃班作品展
原本约定在上海举办现场展览,但是由于大多学员没时间来沪而取消。在这里将大家辛苦之后的成果发布,也算一次总结。喜欢琉璃的人很多,有机会自己动手制作作品的人却很少。特别怀念每一年的琉璃班,每一期的学员,相信这个队伍将不断扩大,并成为我最重要的朋友圈。——牧之
《悠然》周海峰
《止-荷心II》周海峰
《营养》周海峰
《沥承》伍盈羽
《如风》伍盈羽
《暮色》曹雅歌 作品构思:不规则造型,可立可卧,三种紫色混合,如岚如蔼。
《来客》曹雅歌 作品构思:猫从低垂的帘里探出头来,猫头上下方为光线通道,猫爪伸出保持作品体量平衡。
《墨方》曹雅歌 作品构思:如暮色中的楼宇,唯有底门中透出光线。厚重渐变的几何图形与开洞是对光与材质的基础探索。
《彼此》曹雅歌 作品构思:以拼图形象诠释两性的互补关系,利用渐变厚度达到颜色过渡的同时使用纹样装饰。
《艺术家的自画像们》(单件)成玮
《艺术家的自画像们》(组合一)成玮 作品构思:艺术家是一种复杂的生物,与其形容为行走在两个极端的个体,不如说是一个多面性的 总和更为贴切一些。这组作品虽然被命名为艺术家们的自画像们,亦可称为艺术家们的自画像。
《三不》(局部)成玮
《三不》成玮 作品构思:三不猴是一个传统雕塑形象,其渊源取自于《论语》中孔子所言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以及非礼勿动。这一组三只猴子分别以手挡眼、捂嘴和掩耳。猴有三不,那么人呢?
《轨迹》吴琪 作品构思:重工业污染造成海洋的污染,海面上的石油泄漏轨迹其实是一种灾难。
《追》吴琪 作品构思:最喜欢铃兰花,从含苞到绽放,恰似人们在追求梦想时的过程。
《共生》戚亚函 作品构思:信,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 相信吧,相信彼此所见的不同,相信未见之外的存在。
《观相》戚亚函 作品构思:时光的影子刺破恍惚的黑,像逝去的言语,坠入禁地。 我的真实是你的忘记,你的孤独不是我的失去。
《未央》戚亚函 作品构思:央者,尽也。生命只要曾经存在,即是永恒。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 乃是顾念所不见得,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
《无形》戚亚函 作品构思:有意化无意,大象化无形。最美的相望,即是一步之遥。 这一切的所念,也只是因为,刚好而已。
《石窟印象》王鑫博 作品构思:灵感来自于第二次去龙门石窟留下的印象。通过玻璃透光与折光的特性,引发我对佛学的思考。 在当今浮躁的社会,怎么才能回归宁静、光明、智慧的本心。
《美人记-蹙娥眉》汪沐川、王鑫博 作品构思:以中国传统的写意手法与现代的形式语言相结合,通过玻璃材料的特性, 表现清代小女孩含羞俏皮的可爱形象,突显中国女性古风典雅的美。
《美人记-蹙娥眉》(局部)汪沐川、王鑫博
《源》王鑫博 作品构思:对性器的意象表达,给人一种神秘感。创作的过程就像孕育生命般,让人满是期待。
《源之器》陈国俊 作品构思:石斧是远古农耕社会的先进生产工具,以红褐相间的琉璃质感表现“形拙意巧”。
《盔之魂》陈国俊 作品构思:头盔是古代军人荣誉与身份的象征,斑驳的暗褐色琉璃作品印证了 征战的残酷、无上的荣誉、永恒的魂魄。
《璧之忆》陈国俊 作品构思:中华文化中一直蕴含着“以苍璧礼天”的精神气质,蔚蓝剔透的琉璃圆璧象征了 对古之礼器的崇敬与精神追忆!
《戈之灵》陈国俊 作品构思:古代冷兵器最能代表当时社会的最高科技能力,冷峻的墨灰色琉璃 将现代几何装饰形式融入古代利器,呈现出一派新灵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