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LIART.CN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琉璃网 >> 琉璃资讯 >> 考古收藏 >> 正文
 
琉璃 琉璃 琉璃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琉璃
终极消费话收藏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12 0:10:27  文章录入:paulee  责任编辑:牧之

 

  “收藏是我现在仍愿意工作的惟一理由。”在今年的保利春拍上,品牌营销专家叶茂中买下了《春山驴背图》,这是徐悲鸿惟一一幅手卷作品,画面描绘精致,保存完美,并有齐白石的数百字题跋。在激烈而漫长的举牌竞争后,能“抱得藏品归”令他兴奋不已,当晚和几个朋友喝酒狂欢至第二天上午。“现在没有什么别的东西能让我们快乐一夜了!”叶茂中谈起收藏很是感慨。


  每年的春拍、秋拍,对叶茂中来说是个隆重而悠长的节日,这两年他的企业家朋友们也越来越多地加入进来,他们会齐聚北京,“把酒言欢”,“顿顿山珍海味”。如果谁能中拍则更是喜上加喜。


  2009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一个分水岭,此前,拍卖市场的主要客户都是在市场中低调多年的老藏家,直到2009年以刘益谦(别称“毛毛”)夫妇为代表的一批新买家,在市场上一次性个人投入十几亿元,迅速引发了“毛毛效应”。这些新藏家每年动辄投入数亿元,多则十余亿元,这在国际市场实属罕见。保利拍卖执行董事赵旭甚至撰文称:“新卖家是中国高端艺术品市场未来的希望。”


  正是有了这样一批新藏家,也才能在今年春拍上诞生《砥柱铭》这样刷新中国艺术品交易纪录的拍品。


  叶茂中认为,企业家涌向收藏行业的一个本质原因是:女人有了钱可以去巴黎买衣服、首饰,但是男人不爱消费,这些人赚了很多钱,但是却很少能领略消费带来的很具体的快乐。


  对于这股风潮,著名主持人、收藏家王刚的解读是:“在企业家圈儿里,你再跟他说什么宾利、法拉利,这都是很俗的一件事,都不如你从腰里掏出一件小玉器,‘你瞧我这个,起码到乾隆吧’。这就是所谓的终极消费,终极炫耀。”


  中国多数收藏家尚未建立收藏体系


  几个企业家几十亿资金足以撼动市场


  在几个月前的保利5周年春拍的拍场上,国内新入场的买家超过30%,许多著名企业董事长、总裁都到现场参“战”,5000万以上的拍品几乎被他们席卷一空。他们竞标的果断让很多老藏家唏嘘不已。印尼著名的油画收藏家陈俊辉先生在那次春拍中只买到一些近现代作品,他跟保利的工作人员抱怨说:“中国国内的新买家购买力太强,很多作品都超过我的心理价位,看来秋拍要做好准备,调高心理价位。”


  要解读这种有些“疯狂”的艺术品收藏热,还要从头说起。中国有很长的收藏历史,但是中间有断层代。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后,老百姓手中的藏品已经是寥寥无几。可以说中国大陆的收藏家,是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收藏家。相比而言。国外的收藏家经过世代相传,已经具备一定的收藏体系,他们购买藏品通常是对现有体系的再补充,针对性很强,量少且零碎。


  而在中国近30年发展中逐渐成为富豪的这一代人,他们中绝大部分都没有接触过收藏,相当于是完全空白的市场。“但是他们非常富有激情,想要开始建立自己的收藏体系。”北京保利执行董事赵旭告诉我们。2010年春拍,保利拍卖光号牌就办理了3000多个,而以前最多也就1000多个。


  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勾勒出了一幅有意思的画面:这群藏家,年纪在40~50岁左右,分散于各行各业,但以生意人居多,主要从事金融、房地产、矿产等行业,其中有不少是上市公司老板。他们在拍卖场上气吞山河,出手最为豪爽,在拍卖会上,最青睐的是其中的精品、极品,而且一口价成交额最大。


  新藏家的进入快速推高了艺术品价格。20年前花几万块钱就能买到很好的齐白石的作品,现在就要花100万元,甚至几百万元。王刚记得在2002年,他和演员张铁林一起参加一个拍卖会,竞拍范宽的代表作《溪山行旅图》。竞拍的时候,张铁林用他那浑厚的嗓音喊出“300万”,大家都回头看:“哦,原来是皇阿玛”,都给他哗哗地鼓掌,因为当时这个价格已经是相当高了。那时,在拍卖会上100万元以上的都算是高价了。不过那幅作品最终以600万元的价格被一个藏家竞得。“当时大家觉得很高,不过按照现在的行情,价格有可能已经能涨到几千万甚至1亿了。”王刚说。


  赵旭认为,这两年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很大程度上是被几个大买家所支撑。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规模不过400亿元左右,几个企业家带进来几十亿的资金足以让这个市场疯狂。因为一些企业家的参与,艺术品拍出天价,整体行情看好,这又再度推动了“买涨不买跌”的买家心理,老藏家会出手,更多的新藏家也会进入。行情一好,也会推动国宝级的作品浮出水面,“有价钱才有好东西”。


  “像我们这样的收藏爱好者,已经快被边缘化了。”有15年收藏经验的王刚对这股收藏热有切身的体会,他认为现在藏家的爱好、修养早已退居二线,真正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资本。从去年到今年春拍,王刚在拍卖会上明显感到有很多陌生的面孔,以及更多藏在电话委托席后面的主角。2008年在拍卖场上冲锋在前的人已经开始退居二线了。


  尽管这种热潮让王刚与很多心爱的艺术品失之交臂,但他认为总体来说这是一件好事。王刚认为,整体来看目前的收藏市场肯定有泡沫,但是具体到每一件艺术品,尤其是高价成交的艺术品,其实并没有多少泡沫。


  流淌着中国本土文化的他们“一点就燃”


  看似盲目的他们其实策略简单有效


  说起这些新买家,王刚与我们分享了一件趣事。几个月前,他受到山西太原举办的一次国际古玩博览会的邀请前去做嘉宾。在首都机场贵宾室候机时,一个“胖胖的,显然是企业家模样”的人引起了王刚的注意。那人在旁边放了几本国外艺术品的图书,还有一摞打印的资料,他翻翻这个,又看看那个,还拿眼睛瞄着王刚。飞机晚点了,王刚到吸烟室抽烟斗,刚落座,那位乘客就坐在了王刚旁边。


  原来那人是山西的企业家,想跟王刚请教收藏的事。他说他有一对一米多高的乾隆嵌丝珐琅,是几年前花100万美金从纽约买回来的。这对摆件王刚恰巧听说过。这次候机室的相逢,正好在保利拍卖《砥柱铭》拍出天价后不久,这位操着山西口音的商人对此百思不得其解,甚至有点愤怒地问王刚:“您看我这个东西是皇上用的,现在也就1000多万美金,那个东西就是文人写的,怎么能拍到4个多亿人民币呢?”


  这位商人跟王刚说,最开始他也并不是真喜欢这些藏品,就是觉得价格能涨,没想到买回家里喜欢上了,琢磨上了,“现在多少钱也不卖”。


  而叶茂中所接触到的新买家,多是受了他的影响而加入的。有时候,一些企业家邀请叶茂中到家里做客,看到豪华家居中空着的白墙,叶茂中就会忍不住说:“你看你的企业这么成功,家里的墙上连幅张大千、齐白石的画都没有,亏不亏啊?”这番话一出口,这些企业家的收藏瘾“一点就燃”。还有的时候是一些企业家到叶茂中的办公室来,看到满壁的名画,艳羡不已,跟着叶去一两次拍卖场,没有不出手的。在叶茂中看来,中国人心里都流淌着中国文化,这些企业家只不过是一直苦于没有引路人。


  这些新买家都是在生意场上的练达之人,进入收藏行业也没有外界想像的那么盲目。即使把那对乾隆摆件买回家,那位山西商人仍在千方百计地求证它的真伪。他花了近10万元请北京的专家写报告告诉他“这两条龙”的来历。尽管如此,面对交给他的一摞打印文件,他仍然百般不满意。


  新买家关注自己买的东西能不能保值,是不是珍贵的、罕见的。这些藏品必须是多次被出版过的,鉴定真伪必须有确实的依据。有的新买家甚至直接奔着拍卖品图册的封面藏品去了,“反正太离谱的东西拍卖公司也不会把它放在封面。”“这些新买家脑子很清楚,策略简单有效。”叶茂中评价说。


  收藏是一种终极消费


  艺术品是一种良性“毒品”


  王刚说,他遇到的这位山西商人对艺术品态度的转变,代表了一部分新买家的典型心理。买的出发点是为了投资,但是东西到了眼前,就真的喜欢了,爱上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们这些优秀的文化遗存,对人的感染力、诱惑力。”王刚说。


  “如果你买了一辆好车,它很漂亮,性能很好,你研究它一个月足够了。但是艺术品你越研究越发现它的历史是那么长,一幅画里能挖掘出这个画家当时所处的历史、社会背景,当时的人际关系以及当时的生活态度,这对人的心灵是一种熏陶、净化,甚至开悟。”保利拍卖总经理李达接触藏品多年,对于收藏带给人的价值,她的感触很深。


  叶茂中平时的工作要面对很激烈的市场竞争,他常常会感到焦虑,回到家看到一张500年前的画,马上觉得自己“这点事儿有什么可焦虑的”。“他们救了我的命。”叶茂中深有体会。


  企业家为什么会对收藏“一点就燃”?叶茂中说,艺术品收藏的全过程就是一条快乐链:学习收藏的过程很快乐,有的新藏家会一下买几十万的书;参加艺术品预展很快乐,用王刚的话说就是有种“过手即拥有的”快乐;参加拍卖会与人斗其乐无穷;回家欣赏快乐,增值也是快乐。


  企业家本质喜欢参与竞争,并且胜出,企业之间的竞争毕竟是抽象的,但是在拍卖场上的竞争十分具体,从竞争者手中横刀夺爱让他们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极高的成就感。“竞拍艺术品那是快乐,买的是真品那是增值,买回家那是享受。”


  这也是为什么以企业家为代表的新买家比行家更谨慎的原因,行家买很多时候是为了投资,出手谨慎,但是企业家在拍卖场上“发起病来”是享受,这甚至弥补了他们在金钱上的溢价带来的损失。


  在叶茂中看来,现在很多人奋斗到最终反而极度空虚,“与其去吸毒,不如去买艺术品”,艺术品也会让人上瘾,但却是一种良性循环。收藏满足了人类实际的和不切实际的需求。只要沾上收藏的人都会上瘾。房子没有魂,贴上金子也不管用,大师都是人类中最有灵气的人,他们的作品在房间中,整个屋子充满灵气。


  有收藏的人生和没有收藏的人生有何区别?王刚和叶茂中的答案都是收藏让人生更有意思。


  叶茂中说,赵无极和蔡国强两位艺术家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作为一个品牌营销专家,需要有强大的创造力、想象力,家中挂着他们的画,总会带给他很多灵感。


  这些快乐之外,藏家们还成为了中国文化的守护神。2010年保利春拍,前来参加拍卖的还有荷兰前财长、苏黎世私人飞机公司董事长等人,但是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无获而归,因为到最后他们都拼不过中国买家。“中国买家有时候非常可爱,非常爱国,老祖宗的东西绝不能让它出国。”赵旭说。


  艺术品存量有限,比房子、土地更稀有,徐悲鸿一生不过几千件作品,即使市场有起伏,但是大师级的精品会永远保持高价位。对于越来越高的艺术品价格,王刚和叶茂中都体会到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其实对于任何一个藏家来说都有这样的遗憾时刻。


  在刚刚过去的苏富比秋拍上,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最终以2.5亿港元成交,预展的时候王刚把它拿在手里反复地看,“我知道买不起,但是有句话叫‘过手即拥有’,在那几分钟里跟它神交过,这就足以了。”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琉璃 琉璃 琉璃
琉璃

版权 / 友情 / 联系 / 收藏 / 博客 / 微博 / 逸雅集 © 2006-2018 LIULIART.CN 中国琉璃网 沪ICP备070125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