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LIART.CN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琉璃网 >> 琉璃资讯 >> 考古收藏 >> 正文
 
琉璃 琉璃 琉璃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琉璃
宋钧瓷收藏要点与辨伪
作者:高松年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0/18 11:02:19  文章录入:paulee  责任编辑:牧之

 

  钧窑,是青瓷系中的一个特殊品种,也属宋代五大名窑之列。窑址在河南禹县,该地古称“钧州”,因此而得名。钧窑采用含铜的蓝色乳浊釉为釉料,烧制的瓷品以其釉色的色彩斑烂夺目闻名于世,尤其它的窑变彩釉更是魅力无穷,深得宫廷和社会各阶层的人士所喜爱。从北宋时开始创烧,到北宋晚期发展至鼎盛。钧窑有官窑和民窑之分,有名的民窑为刘家门窑,官窑以八卦洞窑和钧台窑两处烧造的产品最为有名,大量产品专为宫廷烧造。到南宋,该窑以禹县为中心已发展成为当时北方最大的瓷窑系之一。其实,钧窑的窑变瓷釉工艺,在唐代时就已有了,所以,唐代在禹州烧造的花釉瓷,可以视为是宋钧的渊源。宋王朝南迁以后,钧窑经过短暂的沉寂之后,于金元时期又曾再度得到复兴。只是自元代以后,开始走下坡路了,至元末就逐渐停止了生产。元代生产的钧瓷,无论胎釉,还是造型工艺,均大不如宋时,变得非常粗糙。这种明显的变化和退步,倒是有利于现下鉴识时对于宋元钧瓷的区分。


  从胎釉的角度看,宋钧瓷的制作十分讲究质量,所制的瓷胎器形规整,胎质比较紧密、精细,少有杂质和空隙,胎色呈灰白色或灰褐色。与同期其他瓷窑的瓷胎胎骨相比,钧窑瓷胎骨要略显厚重一些,但由于其胎质致密,烧造的瓷化程度较高,叩之声音较为清脆。宋钧的釉色以天青色为主,这种青色常偏向于蓝,因此,有时也称为天蓝色。此外,尚有月白、蓝灰等色。官窑器因运用铜红釉的“窑变”工艺技术,色彩更为斑烂夺目、变化万千。宋钧釉质比较坚密,施釉又厚,因此,器物上釉层显得很肥厚滋润。又因釉厚而造成釉质下沉,这样器物下部的釉就显得更厚。民窑器较之官窑器施釉略薄,但由于制作精细,修坯严格,施釉厚薄得当,胎釉结合较好,所以,宋钧一般很少出现流釉、粘足和釉层剥落等的现象。

 

 

 

  宋钧施釉时由于坯胎的干燥不当,使釉层产生弯曲的裂痕和缩釉,而在高温烧造时,釉质的流动中,又使之弥合,从而在釉面上形成状如蚯蚓走泥般的弯曲纹痕,俗称“蚯蚓走泥纹”。这一特征,在宋民钧和金元时钧窑器上已较少见到,因此,它已成为鉴识宋钧官瓷典型器的一个重要依据。须说明的是,现代仿品工艺水平大进,已能在仿器上成功地做出“蚯蚓走泥纹”,因此,面对这种现象,还是要仔细审察它的其他特征表现,以免因大意而出错。宋钧大多采用施满釉正烧,器物圈足多数无釉,但入烧前常在器底涂上一层芝麻酱色护胎釉。除了少量的盆、洗、盘类器采用支钉烧法外,其他一般均用垫饼法垫烧。用支钉烧的都在器底留下支钉痕记。因为在釉内含有铁质,在焙烧过程中,铁质在化学反应中在器物的口部及底部釉面出现铁锈色或棕色,使胎质呈显出“羊肝色”和“香灰色”。


  金代以后,由于战乱甫定,重新恢复起来的钧窑生产,大量转为民间日用器的烧造。工艺质量明显不如宋时。胎质粗松,胎色发黄。修胎马虎,修刀痕、轮指痕残留胎体也不加修饰。产品不规整,极少用支钉烧法,一般均用垫饼烧法垫烧,圈足均为直足。釉色以天青、天蓝为主,窑变釉色不够自然,少变化,流动小,显得板滞。到元代更是每况愈下。元代时钧瓷生产追求数量却忽视了质量。胎骨厚重,胎质更为粗糙疏松,常见里面有砂眼和砂粒,器物给人以一种笨重之感。胎色多为土黄色,也有少量为深灰色。元代施釉一般为浅淡的月白色,也有部分天蓝色釉的。釉质极粗,施釉极厚而不均匀。由于施釉肥厚过度,釉层下垂现象严重,聚釉处因流釉而出现若蜡泪一般釉滴,釉薄处又可见到胎上的轮指痕和修刀痕。由于釉质粗糙,釉面上多出现气泡、棕眼和开片纹,釉面橘皮纹明显,光泽度较差。紫红色的窑变釉斑似非成于天然,而是人工涂抹铜红釉药而烧成,故形状呆板生硬,少自然烧出的晕化之美。元器施釉一般不及底,露出底部胎骨,有些器物内底也因叠烧而露出一圈胎骨。

 

  在装饰方面,由于钧釉肥厚失透,刻、画、印花均不易显露,因此,宋元钧瓷均不重花纹装饰,除个别以堆凸乳钉和弦纹装饰外,绝大多数器物是没有纹饰的,只靠釉色装饰,尤其是以其多变的窑变釉色来显示其美。宋钧釉色青中带红,灿烂如霞,十分美丽。在少数宋钧瓷上,有紫红色的彩釉斑,这种彩釉斑非常艳丽,表现极为自然;到元代,这种彩釉斑,颜色发暗,既不艳丽,也不漂亮,面积也较宋钧要小不少。但元钧在装饰上也有一个独特之点,这就是在少数的瓶、炉等器物上缀以堆贴凸花的装饰。这是元钧和宋的一个明显的不同之点。


  基于以上的不同特征,有研究者对宋钧和元钧的相异之点总结了四个方面,兹照录于此,供有意者参照:一、宋钧大多为满釉支烧,底足刷有酱色护胎釉;元钧多施半截釉,底足露胎。二、宋钧釉厚而匀;元钧釉厚而垂。三、宋钧胎釉细腻;元钧胎釉粗糙。四、宋钧器体上的紫红窑变斑弥漫全体;元钧则聚成斑块。宋钧釉无论深浅浓淡皆浑然一体;元钧釉浓处起斑彩或条纹,浅处则见水波纹。

 

 


  对于钧窑,明清之时即有仿造。但明清仿品都是精巧有余,浑朴不足,颜色也过于艳俗。仔细审察,不难识别。明清仿品,自有其自己的独立审美价值。在收藏中要剔除的是现下仿制的一些赝品。识别赝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审察:


  一、器物有无玉质感。宋代时崇尚玉器,做瓷也追求玉质感。因此,一物在手,首先要看其有无玉质之感。真品宋钧都是釉水肥厚,似翠如玉,有很强的玉质感的。伪品则很难做到这一点,做不出似玉一般的温润灵动之气。常常是色泽死板,或釉面过亮。元钧的玉质感差一点,但釉面也应是温润的,没有“贼光”。有的为了伪造出土效果,故意在器物上做上很多土锈粘斑。其实,钧瓷因为地理条件关系,出土器釉面上一般很少有土锈粘结,大都是光润细腻的。因此,凡发现粘结很多土锈的钧瓷要多一分小心。


  二、要仔细审察其釉面。真品的釉面温润晶莹,釉色肥厚,有淌釉现象。釉下气泡疏朗通透,大小不一,清晰可辨。有棕眼自然撒落其上。有些器物上可见“蚯蚓走泥纹”,这是识别宋钧的一个重要特征。有彩釉斑的都是晕散自然,成雾状过渡,放大镜下可见到液相分流的破裂现象(俗称“兔丝斑”),这也是一个重要特征。伪品施釉常相对较薄,少温润之感,而且上下都一样厚薄,淌釉现象不明显。釉内气泡常模糊而不够通透。釉面少棕眼或人为做出棕眼。有的有“蚯蚓走泥纹”,也是以胎裂来人为做出的。窑变釉常做得生硬,界限清楚,缺乏自然过渡,有“兔丝斑”,也是常用人工腐蚀之法做成。有的用毛笔画出,仔细看可见画时的拖痕。元钧施釉更厚,而且因其施釉不到底,故在胎釉分界处应见明显的垂釉如蜡泪的现象。元钧釉面棕眼更多,使釉面呈显出橘皮状。


  三、仔细看工艺特点。宋钧器形规整,造型美观。官钧器更是有一定形制,决不越规。制胎因为是手工操作,器物胎形一般是上薄下厚。施釉到底,底足露胎,呈灰褐色,放大镜下可见胎质呈糯米状。元钧工艺粗糙,器物厚重粗笨。圈足底边宽大,盘碗类外底中心有乳钉状突起。仿宋钧伪品在器形这一点上很难过关,一般都掌握不好。器物手感一般较轻。用真品资料一对照即会露出马脚。宋官钧器底部多刻有一至十的数字,器形越大,数字越小,刻纹自然流畅。伪品一般没有数码刻纹,或有,则不自然,显得生硬。也有则刻上一些莫名其妙的款字。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琉璃 琉璃 琉璃
琉璃

版权 / 友情 / 联系 / 收藏 / 博客 / 微博 / 逸雅集 © 2006-2018 LIULIART.CN 中国琉璃网 沪ICP备070125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