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至25日,2013上海春季艺术沙龙·国际新玻璃艺术VIP专场举办。两年来,春沙玻璃板块素以学院派艺术玻璃为主打,致力于打造现当代玻璃艺术领域的文献展,而这次的展示地点,却令粉丝们在备感意外的同时也备感兴奋——上海著名的梦幻城堡马勒别墅。
玻璃艺术跻身家居新宠
走上楼梯,视线透过半掩的厚厚木门、精致的地毯、古典的沙发,径直被一尊艳蓝艳蓝的圆环吸引。在老洋房典型的玻璃窗前,这件作品显得异常耀眼,宛若燃烧的火焰。作者斯特潘·帕拉(Štěpán Pala)是斯洛伐克当代玻璃艺术名家,通过数理、几何的形式探索宇宙中的隐秘空间,观念与语言都属纯粹的“当代”。这件作品,名曰“无限”(Infinity)。
在房间里走一走,坐一坐,渐渐感受到这种布展思路的魔力。透明圆环与周围厚重的环境之间,形成一种强烈碰撞,而碰撞带来的,竟是一种强烈的精神快感,魅惑十足。
近年,世界玻璃艺术越来越受到中国买家青睐,从装饰品到艺术品,其家居陈列上的优势日益明显,其背后,则是整个现代都市审美与这种材料的种种契合。
在世界文明内,玻璃被视为最早的人造材料,而西方所谓现代艺术玻璃,直接隶属于工业革命的产物。其通透质感,亦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诉求。更为重要的则是色彩,天然材料所能达到的色彩毕竟有限,特别是色彩的纯度和饱和度,而玻璃上能够呈现的斑斓色调,丰富且可控,通过光线的互动,时而幽秘,时而炫酷。
生活化展示渐成风尚
在过去的两三年间,现代生活气息的玻璃艺术与生命、情爱主题的外国雕塑频频亮相上海的当代展览,吸引了大量年轻艺术爱好者和社会新贵的眼球。与这种信号相伴随,则是家居化、生活化展示的全面启动。
去年,上海的花园饭店也曾有过一次艺术品展,以适合家居装饰的绘画为主,主旨也是艺术与生活的结合。但布展过于杂乱,现场也太过嘈杂,业内反响平平。差不多同时,上海其他老洋房聚落如思南公馆等地,也不同规模地举办了几次会所家居式展销,从漆器到绘画,风尚迅速流行开来。
上海以外,景德镇等地也出现了将老瓷片置于老家居的展示、售卖方法。北京城里,生活艺术空间之类名头日渐增多,以Vintage Life为主打的咖啡馆也越来越受到青睐。
虽然关于中国中产阶级的标准问题,国际上一直无法定论,但就艺术品的消费浪潮来说,我们至少可以做这样的保守表达:一个有着不错经济基础,也有着良好文化艺术品味的群体,正在崛起。他们不同于前几年热钱烧身、急于寻求投资目标的暴发户,也不同于讨生活、无闲钱的打工仔,亦不属于认真规划、拼眼力拼财力的藏家。他们只是买家、消费者,出于对艺术的喜爱,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而乐于购买带有艺术气息的作品,装饰家居,悦目怡情。
对于这部分买家,家居生活并不曾拉低高雅艺术的身价,反而天然合一。因此,为他们造一个场的呈现方式,远远优于冰冷的画廊式展览。
融合的关键在格调
据了解,马勒别墅1927年由英籍犹太人马勒委托当时著名的华盖建筑事务所设计建造,历时9年,于1936年竣工。这座私人花园别墅出自马勒小女儿的梦境,主建筑为三层斯堪的那维亚式挪威风格建筑,宛如童话世界里的城堡。2001年改建成小型精品酒店,将精致、奢华、典雅的生活腔调发挥到极致。
“我们发现很多收藏家会顾虑:现当代玻璃放在古典家居里面,协调吗?于是决定尝试这次VIP小专场。”本次活动策展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玻璃工作室主任庄小蔚介绍说。
在他心目中,论到古典奢华,在上海没有一处洋房能超过马勒别墅。而此次展出的作品,来自英、美、法、德等国的玻璃艺术家,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世界玻璃特别是学院派现当代艺术玻璃的最高水准。“我们反复挑选的这些艺术家都是拥有非凡的勇气去创造与众不同事物的人,这些作品改变了我们观看世界的方式。”
将极致的现当代放入极致的古典,效果相当有趣。庄小蔚表示,现当代与古典并不是对立的,完全可以融合,“关键在于,要用格调来融合”。他认为,古典也好,现当代也罢,艺术在最高领域都不是对立的,也就不存在“如何结合”的问题。
只要格调够,古今中外的美好艺术,尽可采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