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吧、茶吧、陶吧......各种休闲场所倍出的今日,而玻璃吧的出现又为城市人带来了另一份欣喜之情。 在玻璃吧做一只自己的花瓶带回家 一只红通通的火炉,打开铁门,火苗扑腾着,里面是燃烧温度高达1400度的玻璃液体,手执一根长长的吹管,伸进火炉,沾一点玻璃液体,一口气,一口气的,液体聚起来,然后沾上一点彩色玻璃熟料,再探进火炉,让那些彩色的玻璃小粒融化、渗透,差不多了,你可以将这玻璃火球伸进一个铁制模型,待模型被夹紧了,你开始吹、吹,一会儿,一个彩色玻璃花瓶就初步告捷。
当然,还没完,还要修口,或者就再沾上点玻璃原液,眼明手捷地将手柄贴上去。也还没完,不管你做了一件什么玻璃器皿,都得放入一个退火箱里慢慢退火,500度、400度……一直至0度,得24小时左右。这时候,你就可以将自己做的玻璃制品带回家了,插花还是置果,随你发挥了。自然,你需要稍稍花上一点费用。这样的情景并不发生在某一家玻璃厂,而只是于城市一个小小的空间内。
日常熟悉的玻璃制品,如同灵感和力量的瞬间闪电,恰好在此成为永恒。自己亲手做玻璃,艺术化了我们的生活,就好像是童话故事里的水晶鞋。不过,这双水晶鞋没有时间的限制,美丽依然可以一直转动下去。
当然,对于城市人来说,去玻璃吧做玻璃,与在陶吧学陶一样,尝试的兴趣是主要的动力,并不是想成为专家什么的。只是,城市人渴望在一切都很模式化的现代社会里找寻一些随心的、个性的、手工魅力的事物,体验一种自己创造的乐趣,也许,在这种意义上,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艺术家。生活的艺术化和艺术的生活化,可能是城市人希望达到的境界吧。玻璃吧,或者画吧、陶吧等,应该是一种体验的各种途径吧。
制作:细致是关键 玻璃只有在几千度的高温下才能融化,但其实在玻璃吧里做玻璃制品,只需静坐在放置好的专业煤气灯前,气定神闲,充分享受那个悠长精致的制作过程即可。
不过,充分的想像力和耐心是必不可少的,执起吹管沾一点玻璃液体,一边慢慢吹,一边液体聚起来,然后再沾上一点彩色玻璃熟料,再靠近火焰,让那些彩色的玻璃小粒融化、渗透,差不多了,消费者可以将这玻璃火球伸进一个铁制模型,待模型被夹紧了,开始吹,过不了多久,一个彩色玻璃制品就算初步成功了。 接下来还有一个重要步骤,那就是修瓶口,如果消费者是做一个带把玻璃杯,还要再沾上点玻璃原液,快速将手柄贴上去。最后不管消费者做了一件什么玻璃器皿,将其放入退火箱里慢慢退火,才算最终告捷。
安全:不容忽视 玻璃吧最初的构想源于意大利街头的玻璃艺术作坊。这种玻璃制作虽然专业,但对于大众不算太难,即便如此,对于第一次来的顾客,专业指导师必不可少,很多玻璃厂都有这种技艺高超的师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