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是什么?
琉璃是一种古法材料,他工艺独特,价值位于珠宝、黄金、玉器之首,在接近2500年的历史里,一直仅供皇室使用,并一度工艺失传。如今,由西方玻璃艺术演化为台湾琉璃已成琉璃市场的主体,简单的说,这类琉璃是玻璃的一种,是以各种颜色的人造水晶为原料,高温烧制而成的艺术品。
在上海,有这样一间琉璃工作室,不仅让你了解琉璃,还教你制作琉璃。他们剥开琉璃神秘的面纱,以开放的扫盲班姿态,把人们带入一个琉璃韵味悠长的世界。
梦想照进现实
2003年,对范旻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国画专业毕业6年时间里,他当过大学老师,做过展览设计,在上海大学玻璃研究生班进修后,一个关于玻璃的梦想越发现实和清晰——成立一个琉璃工作室,有自己的设计团队,有专业的琉璃打磨工艺中心。经过深思熟虑,一个带着太阳热度的名字“天旸琉璃工作室”,在上海诞生。
玻璃明亮澄清,加入色泽,在炉火的煅烧后,呈现出五彩的光芒。它的可塑性很强,琉璃作为玻璃的一种,有很高的鉴赏性和收藏性,同是雕塑,用玻璃烧制出的作品,总能让灵感和热情都迸发到最佳高度。
抓住琉璃的特点,天旸琉璃租下上海市中心一间400平方米的写字楼,作为设计、办公和作品的展示区,又在离上海市中心较为偏远的奉贤区设立了工场,吸纳了一批琉璃制作、打磨技术都极强的工人。范旻为天旸琉璃设定了两条经营思路:一部分是纯艺术品,参加画展,通过画廊销售,进入收藏领域;另一部分则通过企业和个人的定制,让琉璃与其他材料混合,走商务楼装饰和家装的道路。
2007年,天旸琉璃工作室在上海玻璃雕塑领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天旸琉璃设计独特,工艺精美,许多上海或上海周围的自由艺术家,都把自己的琉璃图纸拿到天旸奉贤的工场加工打磨。艺术家们和范旻聊天,谈起琉璃的制作。原来,许多精于设计的艺术家们在自己动手做琉璃上居然也头痛万分。
从事琉璃设计的专业人员,都苦于琉璃制作的工艺突破,那些喜欢琉璃,又没接触过设计、制作的普通人,想要亲手烧制一款属于自己的琉璃,岂不更是天方夜谭?
范旻的身边确实也围绕着这样一群朋友,他们喜欢琉璃,强烈地表示过希望能到工作室来亲手做一做琉璃,体验一下琉璃是怎么回事。但琉璃全手工制作,工序复杂,前后需要十几道全手工工序才能完工。何况对于没有任何玻璃制作经验的人而言,想把作品做好、做美,在设计上与众不同,又是难上加难。
根据对琉璃学术界的了解,除了上海大学开设有琉璃工作室,专供玻璃专业的研究生和来访学者体验外,在上海及其周边城市,几乎再也找不到琉璃培训班了。为何不设立一个培训班,教授那些喜欢琉璃,没有任何基础,又想亲手体验琉璃制作乐趣的人们?
范旻和自己的大学同学牧之商量,两人一拍而合。同是琉璃爱好者的牧之经营着“中国琉璃艺术网”,他在琉璃艺术网内发帖招收学员,一个月不到,就聚集了一批期望能亲自动手的琉璃爱好者。
心跳的速度
范旻把培训班分成了初、中、高3个阶段,第一阶段,了解琉璃基本知识与历史,认识制作材料,体验造型、翻模、烧制、打磨、抛光等十几道工序,全程制作一生中的第一件琉璃作品;第二阶段,初步感受琉璃艺术品的设计,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完成规定的琉璃作品;第三阶段,独立设计并完成琉璃艺术品小件。
每个礼拜天下午是范旻的上课时间,每次3小时左右,每小时收费80元,因为是小班授课,每次学员只有5~8人。根据不同人对琉璃的理解和动手能力的差别,1个月就能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
2007年8月,第一届琉璃培训班正式开课
Wilson将近50岁,曾经就职于世界500强企业的他十分迷恋琉璃。他把玩琉璃,收藏琉璃,偶尔到知天旸琉璃培训班的消息后,就兴冲冲地报名参加了。
一块温润的琉璃,总是从平凡的泥胎开始它的第一步,而每只模具,在琉璃的使用寿命中仅此一次。用力揉泥,使它软硬适中,适合塑形,再制作泥模。因为没有基础,Wilson一开始的学习并不顺利,泥模出来不满意,只能砸了重来,反反复复两三次,令人垂头丧气。范旻在旁耐心指导:“不要慌,才开始做都是这样的,按照图纸来,沉心静气”。
周日的下午,都是天旸琉璃的上课时间,这里时而喧闹,时而静谧,每个人都沉浸在琉璃的神秘世界里。
石膏做出,精选的原料在1400摄氏度的高温中熔化成各种彩色水晶玻璃,经过多次精选清洗才能按比例置于模中。课堂上,范旻总是强调说:“仔细一些,再仔细一些,不要小看才做出的模具,不要小看每一处模的细节,每一个细微的差距都可以让琉璃或成或败。”毕竟连最熟练的手艺人也只有70%的琉璃出模率。
经过14个小时的学习,Wilson烧制出他生命里的第一件琉璃作品。“如果你没亲自动手,完全体会不到那种感觉——琉璃出模的那一刻,简直美妙极了!”这个年逾50的中年人,内敛的脸孔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捧在他手里是一个并不完美的心型吊坠,但Wilson却坚持自己感受到了琉璃吊坠在自己手掌里跳动的速度,“是我给了她生命!”
给她生命、情绪和灵魂
在范旻的设计理念里,他秉承“雕塑的意义不仅要雕塑它的形体,更要赋予它生命、情绪和灵魂”。这里不同于机械的制作,范旻希望在培训的课程里传递一种琉璃的理念和力量。比如艺术,比如原创,比如那些有生命的东西,哪怕只是第一件琉璃作品打磨后,并不完美的粗糙色泽,都代表了制作人的呼吸和情感。
在琉璃培训班第一、二阶段的培训中,有父母带着来体会琉璃制作的小学生,有外企高管,有在读大学生,有礼品开发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使每个人对琉璃的感受和理解也不同。实践能力差距很大,如何让这群对琉璃制作没有基础的人,更好地热爱琉璃,让范旻伤透脑筋。
打磨的好坏,是一件琉璃作品能否成功的关键。在飞速旋转的打磨机上,每个学员都小心翼翼地塑造着自己心里的完美作品。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挂件,都要用尽心思细细打磨,范旻向这群热爱琉璃的人传达着艺术的创作美。
为了丰富培训内容,在制作的休息时间里,牧之也请来一些古琉璃收藏家给学员们讲解古琉璃收藏的技巧和典故,学习如何鉴别价值不同的古琉璃。尽管年龄不同,阅历不同,但对琉璃相同的爱,让这群原先并不认识的人走到了一起。
范旻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做琉璃。每一个设计都经过他的仔细估算。设计、打磨、雕琢,灯光里的琉璃已不仅仅是一件琉璃制品,而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力量。这种力量来自手指对琉璃的触摸和雕琢,是月光下,灯影里,琉璃绸缎般的美妙光泽。范旻说:“我喜欢这种感觉,更愿意把这样的感觉于热爱琉璃的人一起分享,让人们喜欢琉璃,爱上琉璃!”
(编者后话:新的一年来临,这个琉璃艺术班的学员还在不断发展,开放式的沙龙交流将替代原来的培训模式,希望能给众多喜欢琉璃艺术的人们带来更多的欣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