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LIART.CN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琉璃网 >> 琉璃讲堂 >> 研讨篇 >> 琉璃文化探讨 >> 正文
 
琉璃 琉璃 琉璃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琉璃
琉璃咯嘣-来自童年的回忆
作者:刘凤林  文章来源:刘凤林的博客-博联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22 19:17:55  文章录入:paulee  责任编辑:牧之


    交城地方有童谣:“琉璃咯嘣嘣,打了歇心一阵阵”。这里所说的“琉璃咯嘣嘣”,是历史上在我国北方地区春节期间流行的一种民间音乐玩具,具有浓郁的民族地方色彩。交城县覃村是“琉璃咯嘣嘣”的产地,具有悠久的生产历史。


    “琉璃咯嘣嘣”在明代已经流行,尤其是晋商分布密集的地方,几乎处处有之,不但青少年爱不释手,就连成年人也爱玩耍。他的名称很多,在晋中叫“咯嘣嘣”,北京地区叫“噗噗噔儿”或称“不不登”、“响葫芦”、“倒掖气”、“鼓珰”、“倒噎气”,在山东济南称为“鼓子”,在甘肃省兰州、武威、张掖叫“乒乒乓”、“哈哈笑”等。

 

    琉璃咯嘣是明代起源于山西交城的一种特殊的音乐玩具,曾在民间广为流行,每逢春节,孩童们手持这种晶莹剔透的玻璃制品,大街小巷都传出清脆悦耳的“咯嘣”声,成为人们甜蜜温馨的童年记忆。琉璃咯嘣以其独特的制造工艺、稚拙朴素的造型和珍贵的民俗文化价值,2007年1月被列入山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NextPage`

 
 

    琉璃咯嘣的主要原料是废旧玻璃,捣碎后加入铜屑、铁屑等辅料,放在特制的坩埚中,在1000摄氏度的高温下融化,融化玻璃的炉子是砖头与黄土砌就的,制作过程不砌烟囱,不要鼓风,完全是家庭作坊的格局,待原料完全融化后,沾取溶液转接到玻璃吹管上,然后边吹边利用自然下垂形成蛋形空管,将蛋形空管的末稍部吹成球形,并运用半熔半凝技术把圆球吹成葫芦形,将葫芦底部在平板上墩压、试吹,最后从吹管上割下就完成了。


 
老艺人向徒弟传授技艺

    “琉璃咯嘣嘣”用紫红色玻璃制成,状如瓶形葫芦,其壁很薄,重量很轻,底部平面,轻薄如纸,用嘴唇含瓶口轻轻吹吸,其底部玻璃薄面即上下颤动,发出“乒乒乓乓”清脆悦耳的声音,十分动听。与“琉璃咯嘣嘣”并行的还有“琉璃喇叭”形如长管,一端较细,端梢有碗形吹口,长短不一,短者尺许,长者四尺左右。吹奏时发出“嘟嘟”声。春节期间,春天明媚的阳光,透过紫红色的琉璃咯嘣嘣,闪烁出极为美丽的颜色,再加上美妙动听的声音,是一种深受人没喜爱的物美价廉的节日玩具。

 
72岁的老艺人 高殿补 
 
71岁的老艺人 李呈祥

`NextPage`

    琉璃咯嘣的制作过程看起来似乎简单,但其中火候的掌握可就是个硬功夫,差之毫里、失之千里。琉璃咯嘣有锤形,也有葫芦形,大小不同,可以分为多个型号,还有葫芦、盘龙、檀香壶等多种形式,此外还可以制作出琉璃喇叭,其中以三尺以上的长号最为罕见,它可以模仿军号声,吹出悦耳的声调。
  
    在几百年的时间里,琉璃咯嘣作为一种普通民众所喜闻乐见的音乐玩具,与对联、年画、剪纸等一样成为北方中国乡土文化中一个代表性的符号,苍海桑田,拂去岁月的风尘,琉璃咯嘣的现状又如何呢?从曾经的供不应求到如今的黯然失色、悄无声息,琉璃咯嘣这一发展现状中又隐含着多方面的原因。

 
 

    为了保护抢救琉璃咯嘣这一珍贵的遗产,交城县已成立了“传统玻璃工艺研究会”进行挖掘整理,并打算建设“传统玻璃工艺博物馆”和申请设立保护基金。



 
小时候只见过这一种,去了交城以后,大开眼界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琉璃 琉璃 琉璃
琉璃
版权 / 友情 / 联系 / 收藏 / 博客 / 微博 / 逸雅集 © 2006-2018 LIULIART.CN 中国琉璃网 沪ICP备070125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