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LIART.CN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琉璃网 >> 琉璃讲堂 >> 研讨篇 >> 琉璃文化探讨 >> 正文
 
琉璃 琉璃 琉璃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琉璃
当代玻璃艺术:跨界与个性
作者:牧之  文章来源:中国琉璃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1/4 20:19:31  文章录入:paulee  责任编辑:牧之


走向纯审美 
 
  这里所说的玻璃艺术,指非功能性而以审美享受为主旨的创作。自清末开始,国内玻璃业的发展进入实用器生产为主的大工业化时代,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玻璃艺术处于萧条状态。除生活必需的玻璃器皿外,依赖出口的传统手工玻璃花瓶、料器饰品也陆续于上世纪50年代末萎靡。近代市场上的所谓装饰玻璃,多以平绘或透明雕塑完成,更重工程实用而不是艺术审美。

 
美国玻璃工作室先驱Harvey Littleton作品

  现代玻璃艺术在国内真正兴起,大约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进入新世纪之后,国内多家高校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等先后成立玻璃艺术工作室,开始了中国玻璃艺术的学院派创作。在西方有比较丰厚的玻璃艺术文化背景,故而它们有众多艺术院校开设玻璃教育课程。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玻璃工作室运动是一次绚丽的爆发,玻璃第一次以非功能性的雕塑形式展现在公众面前,艺术家将玻璃的表现方式从传统器皿类扩展为无限可能。随后,玻璃工作室模式因进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而迅速在欧洲及世界各地传播蔓延。从此,玻璃摆脱了工业化生产模式,拥有了新的艺术生命力和表现力,院校艺术教育推进了世界范围内的玻璃文化传播,也造就了一大批玻璃艺术家。

  同时,陶瓷、金工等领域的艺术家也开始对材料进行深入研究,使得一切创作活动都成为公开的个体表述。玻璃艺术作为现代艺术的一部分,其独特的材质尤为令人瞩目。玻璃艺术家们使用玻璃的语言表现设计元素,将寓意与美感融合,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正如美国玻璃工作室先驱Harvey Littleton所说:“当代艺术家的创作方式,是不断探索和质疑过去的标准及当前的定义,在材料和创作过程中寻找新的表达方式。甚至可以说,这种探索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结果。尽管物理和化学知识应用到玻璃上能扩展艺术家创作中的可能性,但并不能产生艺术。通过无尽的创作探索,逐渐发现玻璃的本质,并传达出艺术家丰富的内心世界。”

炫亮起步
 
  玻璃艺术在中国艺术院校的蓬勃发展,也与现代文化传播理念有关,即始终坚持交流思想和知识信念,致力于跨文化的广泛传播。如果玻璃艺术上升到理论和方法论层面,上升到思想的层面,上升到人和社会的层面,每个学科都是相通的。随着当代艺术的发展,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占据主流。当代的艺术语言已经突破油画、雕塑、摄影等传统种类,新兴的装置、行为、环境、新媒体等艺术形式不断发展,风行几十年的玻璃工作室运动似乎也正受到这种当代艺术观念的猛烈冲击。

 
《边界》的玻璃装置艺术展现场

  日前,创建于2010年的上海玻璃博物馆正在举办一个名为《边界》的玻璃装置艺术展,展示了几位艺术家近期不断突破玻璃语言的界限,由视觉图像延伸无限境域的艺术实践。因为他们也“意识到艺术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范畴,是一种智性的体悟过程。当代玻璃艺术的边界已经拓展至社会学、心理学甚至政治学的领域,使玻璃艺术不再是单纯的‘观看’,而是阅读、理解、思考”。部分展品已经摆脱玻璃雕塑的纯造型限制,将空间光线、视觉触感、音频视频融为一体,并引发观者的思索。

  这绝不是一次个例,时下的雕塑展、当代艺术展里,你经常会发现玻璃艺术品的身影,玻璃与其他材质的混合使用,如石头、水泥、木头、金属等,或直接与环境结合。材料和技术仅仅是工具,大家更愿意了解艺术家在想什么,表达何种观念,与观看者产生什么共鸣?我想这种思潮的转变,也会逐渐影响琉璃礼品设计与建筑玻璃装饰的发展。因为时代的审美都有阶段性,追求个性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当代玻璃艺术的发展吧!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琉璃 琉璃 琉璃
琉璃
版权 / 友情 / 联系 / 收藏 / 博客 / 微博 / 逸雅集 © 2006-2018 LIULIART.CN 中国琉璃网 沪ICP备070125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