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LIART.CN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琉璃网 >> 琉璃讲堂 >> 研讨篇 >> 琉璃文化探讨 >> 正文
 
琉璃 琉璃 琉璃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琉璃
牧之解密 中國古代玻璃(六)
作者:牧之  文章来源:中国琉璃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5/31 23:50:13  文章录入:paulee  责任编辑:牧之

 

 

六、清代玻璃


    清代由于引进了西方的先进工艺与人才,使国内玻璃制造技术得到极大提高,达到了战汉之后的又一个辉煌时期,华美的宫廷玻璃器足以媲美西方同时期的玻璃艺术品。


    以下简单介绍一下清宫玻璃厂的发展历史及各个时期的主要贡献。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在北京皇城西安门内的蚕池口营建宫廷玻璃厂,归入养心殿造办处。技术上主要依靠西洋传教士,其制品专供帝皇内府所用。值得一提的是康熙朝发明的套料工艺,以多种彩色玻璃在异色玻璃地上贴、刻出图案,其后得到广泛的应用。可惜由于年代及产量的原因,康熙朝的玻璃器并不多见。

 

 
白玻璃弦纹大罐(清康熙),故宫博物院藏

 

    雍正帝于圆明园六所新建玻璃厂,改用本土匠师,打造传统器形。当时以玻璃代替宝石成为典章制度,玻璃器也作赏赐大臣之用。雍正朝注重玻璃颜色的调配研究,能仿玛瑙、翡翠、琥珀、蜜蜡等色,且都呈色精妙。

 

 
黄色玻璃菊瓣式渣斗(清雍正),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皇帝非常喜欢玻璃器皿,实施兼容并蓄的治理政策,使中西文化得以融合。斥巨资扩建玻璃厂,改进设备,在传统皇家风格基础上招聘法国技师,烧造洛可可风格的灯具与陈设物。乾隆时期的宫廷玻璃器烧造量大,造型繁多。各种陈设、祭器、饰品、日用器皿,器型达百余种。


    乾隆朝玻璃工艺发展也是盛极一时,点彩、洒金、搅胎、雕刻、磨花、描彩、描金、戗`qiàng` 金等等,工艺繁多。尤其是套料、金星、画珐琅等工艺更是无可匹敌。据统计,当时的玻璃呈色多达30多种,斑斓绚丽华美。这里插一句,民国至解放时期外贸玻璃器大多喜欢刻上“乾隆年制”的款,也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白套蓝玻璃五供一套(清乾隆),故宫博物院藏

 
金星玻璃桃式花插(清乾隆),故宫博物院藏

 
玻璃胎画珐琅芙蓉花鼻烟壶(清乾隆),故宫博物院藏


    自嘉庆朝以后,清宫玻璃厂的生产规模和技术发展日趋式微。嘉庆朝无创新,时有减产或停产。道光帝有俭德,玻璃生产一落千丈,咸丰朝亦然。至清末同治、光绪两朝时,玻璃厂生产略有好转,但已无法再现辉煌。

 

    清代的民间玻璃业受宫廷影响也极为兴旺,据记载仅博山一地玻璃器每年可销售七千余担。北京不产玻璃料,而是从博山购买料条,低温加热熔软之后,由民间匠人制成动物、瓜果等料器,这也就是北方称玻璃小件为“料器”的原因。


    在清代吸闻鼻烟颇为时尚,华贵别致的鼻烟壶便成为贵族及文人的新宠,是把玩、炫耀之物。其中,玻璃鼻烟壶以其丰富的色彩、精致的工艺、多变的造型深入人心,压花、套料、内画、玻璃胎珐琅等玻璃烟壶百花齐放,形成了俗称小百科的文化专项收藏。传统玻璃艺术也因为有内画鼻烟壶这一种类,而一直流传至今。

 

 
白套黑玻璃鼻烟壶(清),故宫博物院藏

 
玻璃胎画珐琅西洋女子图鼻烟壶(清乾隆),故宫博物院藏

 
周乐元款玻璃内画鼻烟壶(清),故宫博物院藏

 

    至清末,全新的玻璃制品成为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玻璃从欧洲大量进口。至光绪三十年(1904年),新政推行,政府在山东的颜神镇(博山)成立玻璃公司,聘请德国技师制造玻璃。宣统末年公司停办之后,工人们便自行设厂,开始了以本土工人为主独立生产平板玻璃的历史。产业化时代的来临,结束了中国古代玻璃三千多年的坎坷之路。

 

 

七、中国古琉璃综述

 

    以上把中国古代琉璃史简要的梳理了一遍,是让大家能了解整体发展脉络。至于细节方面,如珠饰剑饰发饰等专题、及器物内涵功用等研究,将在以后慢慢讲述。关于中国玻璃的发展特色,以下几点特别值得我们注意:


    1. 一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人造玻璃,诞生于大约5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中国虽非玻璃的发祥地,但有独特的环境起源与玻璃配方,而且留存很多极富中国风的玻璃制品,如璧环、剑饰、耳杯、印章、葬饰的含蝉、握猪、玉衣片等等。


    2. 配方问题使中国古代琉璃器皿的适用性不高,再加上适用性强、成本低廉的陶瓷业发展,严重影响了中国琉璃的发展。


    3. 中国自玻璃起源时就开始有仿玉倾向,并一直贯穿整个古代玻璃史。出于东方审美的含蓄,中国玻璃大多素雅内敛,注重内在含义与张力,西方艺术则更注重外在形态的表达。

 

 

 

    待续……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琉璃 琉璃 琉璃
琉璃
版权 / 友情 / 联系 / 收藏 / 博客 / 微博 / 逸雅集 © 2006-2018 LIULIART.CN 中国琉璃网 沪ICP备070125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