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LIART.CN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琉璃网 >> 琉璃讲堂 >> 研讨篇 >> 琉璃文化探讨 >> 正文
 
琉璃 琉璃 琉璃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琉璃
牧之解密 中國古代玻璃(三)
作者:牧之  文章来源:中国琉璃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5/27 13:29:54  文章录入:paulee  责任编辑:牧之

 


三、战汉玻璃


    中国古代的铅钡玻璃与钾玻璃有别于西方早期玻璃,自成体系发展并鼎盛于战汉时期。自战国始,玻璃仿玉制品开始形成风尚,并通贯整个中国古代玻璃史,常见器物有玻璃珠、管、璧、环、璜、剑饰、印章等。当然这里所说的仿玉是较为宽泛的概念,包括和田玉、天河石、玛瑙、绿松石、青金石等天然美石。

 

    战国古玻璃地域分布广、出土数量大。楚国墓地出土较多,制作特别精美,特别是楚国的琉璃璧,占到了各地出土量的80%以上。在湖南一带,战国墓葬出土的玻璃器者约占10%,多为王侯墓地,也有一些士庶墓地。这既表明楚国是当时重要的玻璃产地,又可知他们以玻璃生产来弥补玉石资源的不足。

 

 

(出土于湖南长沙市的战国米黄色谷纹琉璃璧)

 

 

(日本美秀博物馆收藏的战国晚期白色玻璃剑首)

 

 

(出土于安徽阜阳县城西郊的战国琉璃印章)
  

    当时的玻璃器多为小件,如珠管璧环、耳饰窍饰、剑饰杯碗等装饰,其中以蜻蜓眼最为著名。蜻蜓眼是源自西方的一种纹饰,被制成珠、管、形、弯月形及各种贴片,被先民镶嵌于青铜、玉器等材质上,成为中国琉璃史上最经典的纹饰。


    据考,蜻蜓眼图案源自公元前十四世纪埃及神像的眼睛,它拥有无限神力,能驱走恶魔,带来平安,其后传入西亚、欧洲及其它地区,大约公元前五世纪左右传至中国。极富创造力的战国工匠将蜻蜓眼工艺演化到极致,孕育出独特的中国风格,规整大气,使之成为身份与权力的象征。


    战国蜻蜓眼玻璃珠是中国古代玻璃中最经典的类型,结合“缠芯法”与“镶嵌法”制成。多见蓝、绿、白色玻璃胎,表面嵌黄、白、蓝色相间的的多层圆环眼饰,形似蜻蜓的复眼,因此俗称“蜻蜓眼”。其素雅大方的色彩布局、有限元素中蕴含千变万化,可谓魅力十足。
 
    成分检测表明,战国墓中的蜻蜓眼琉璃珠多为中国烧造的铅钡玻璃,少数是产自西方的钠钙玻璃。而西方玻璃进入中国还有更早的物证,在湖北江陵出土的越王勾践剑格、河南辉县出土的吴王夫差剑格等上都有镶嵌的玻璃块,经检测成份为西方的钠钙玻璃,时在春秋晚期。

 

 

(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蜻蜓眼珠)

 

 

(日本美秀博物馆藏的战国蜻蜓眼镶嵌件)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的战国铜镜,镶嵌蜻蜓眼琉璃珠和玉璧)
  

    秦国统一天下之后,各地工商贸易及文化交流更为发达,促使两汉时代的玻璃铸造业达到顶峰。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史称“丝绸之路”的东西交通大动脉,使长安经中亚直通罗马,极大促进了东西文化与商业的交流。再加上北方草原通道、西南佛教通道、南方海上通道等其他路途,使中国丝绸的出口,西方宝石、玻璃器的运入更加便捷。考古可见汉代墓葬出土的罗马玻璃器有碗、杯、盘、瓶等,在广西、广东、洛阳、江苏、内蒙古、新疆等地都有出土。

 

 

(河北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西汉淡绿色玻璃耳杯)

 

 
(广西贵县东汉墓出土的淡青色玻璃杯盘一套)

 

 
(广西合浦县文昌塔西汉墓出土的浅蓝色弦纹玻璃杯)


    在本土的玻璃工艺上,由“消烁五石,作五色之玉,比之真玉,光不殊别”可以看到汉代玻璃仍以仿玉为主题。种类包含礼器、饰物、葬具、容器以及带钩、印章等等,延续了战国铅钡玻璃的发展,礼器中,璧依然占据了很大比例,在陕西兴平茂陵一带发现的玻璃璧,形体颇大,直径超过23厘米。另外,琉璃含蝉、窍饰、握猪、衣片等葬饰形制丰富,如江苏扬州邗江妾莫书墓出土了敛葬用玻璃片近600片,江苏徐州北洞山出土了玻璃杯16件,河北满城汉代刘胜墓出土了仿玉玻璃耳杯、玻璃盘等。值的一提的是,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11对蓝色玻璃牌饰,长10厘米、宽5厘米,晶莹光洁,厚薄一致,是极为优质的汉代平板玻璃。
 
    当然,汉代玻璃器也包括如玻璃动物、耳饰、带钩、各色珠管、佩饰、玻璃容器、聚光镜、平板玻璃窗等品种,实用器极为丰富。能作掌上舞的赵飞燕居住在昭阳殿时,“窗扉多是绿琉璃,亦皆照达,毛发不得藏焉”。喜好神仙的汉武帝,其起祠神屋的门窗皆 “琉璃为之,光照洞彻”,如此看来也并非现代才能做到窗明几净。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蓝色平板玻璃牌饰)

 

 
(香港关善明先生收藏的汉代琉璃小兽)

 

 

(汉代蓝绿色琉璃含蝉、琉璃窍饰)
 

 

(汉代常见的3种单色琉璃小珠)

 

    但战国的蜻蜓眼珠在汉代似乎已经失传或者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几种小型的单色珠串,且同坑出土量较多。主要介绍三种:一种近似圆珠形,多见于两广周边地区;第二种是扁环形,有蓝、绿、褐、透明色,多见于中原及北方地区;第三种是圆管形,以蓝色、绿色、白色居多,主要出于四川的羌族地区。
 
    战汉时期可以说是中国早期玻璃发展的一个顶峰时期,形式多样,技法成熟,产品众多。但其后历经战乱,使得以往积累尽数失传。汉代之后,传统的玻璃铸造技术被西方吹制技术所替代,中国玻璃工艺逐渐进入转型期。  

 

    待续……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琉璃 琉璃 琉璃
琉璃
版权 / 友情 / 联系 / 收藏 / 博客 / 微博 / 逸雅集 © 2006-2018 LIULIART.CN 中国琉璃网 沪ICP备070125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