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代,博山琉璃生产的主要原料为马牙石、紫石、凌子石、硝等,另以铜、铁、碛等为着色剂。至近代,马牙石改用白药石,纯碱取代了硝。现采用的主要原料为石英。
一、矿石原料
主要有马牙石、紫石、凌子石、石英、白药石、长石、方解石、铁矿石、重晶石等。
马牙石产于淄川的昆仑和博山的两平村。此种原料久已不用。紫石即萤石,主要成分为氟化钙(CaF2),是古代博山琉璃生产的主要原料之一,产于博山石马、岱庄、淄井等处。凌子石也称菱石、白云石(MgCO3·CaCO3),是古代博山琉璃生产的主要原料之一,产于博山甘白峪、奎星楼等处,近年已不多用。石英粉碎后俗称“石面”,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SiO2),为近年采用的主要原料,产于招远、新泰、莱芜等地。白药石原是制陶瓷釉料的原料,博山玻璃生产一度使用此料,因价格昂贵,近年已不用。长石产于宁阳县,近年用量不大。方解石俗称马牙石、白石,产于博山朱家庄。铁矿石俗称铁石,产于博山西山一带,近年已不用。重晶石产于博山甘白峪,近年已不用。
二、化工助剂
主要有硝、纯碱、红碱、硼砂、白砒、铅丹等。
硝为焰硝(火硝)、芒硝、皮硝等的统称,是熔炼琉璃的助熔剂。古代用焰硝,近代多用芒硝,主要成分为硫酸钠(Na2SO4),产于黄河下游沿岸诸县。20世纪20年代,改用智利所产硝酸钾(KNO3)。纯碱即碳酸钠(Na2CO3),是熔炼琉璃的助熔剂。纯碱供应困难时,也间或采用土碱。红碱用草木灰熬制而成,主要成分为氯化钾、硫化物等,是熔炼茶晶色料必不可少的原料。硼砂(Na2B4O7·10H2O),可减少产品的炸裂现象,有时也采用硼酸(H3BO3)。白砒又称信石、砷,主要成分为氧化砷(AS2O3),与火硝合用,可作为琉璃熔炼中的澄清剂。铅丹包括红丹粉(Pb3O4)和黄丹粉(PbO),近年多用红丹粉。
此外,化学原料尚有氧化锌、三氧化二锑等。
三、着色剂
古代博山琉璃所用着色剂,有铜、铁、碛、画碗石等。近代,所用剂种大大增多。近年常用的有硫化镉、氧化钴等10多种。80年代初,推广使用稀土元素。此前,琉璃工艺生产合作社已采用釉为着色剂。1983年,博山美术琉璃厂试用铈等作为着色剂。
四、贵重色料
主要有鸡油黄、鸡肝石等。
清代已有鸡油黄色料。此料色黄而微带红,异常晶莹温润,但传世品甚少。民国期间,博山鸿升东炉熔炼鸡油黄取得成功。1972年,淄博美术琉璃厂经反复试验终于熔炼出鸡油黄,一时轰动了外贸市场。后因原料成分的变化,再未熔炼成功。
鸡肝石早年称鸡肝色。民国初年,和成炉曾吹制大量鸡肝石花瓶、笔筒、茶杯、酒杯等产品。新中国成立后,以花瓶和成套文具为主的鸡肝石产品主要销往日本。
五、燃料
博山琉璃生产初以焦炭为燃料,清代改为烧煤。
1965年,博山琉璃工艺生产合作社将花球炉改烧重油。70年代中期,博山美术琉璃厂生产玻璃注射器的成型工序采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1985年改用煤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