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LIART.CN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琉璃网 >> 琉璃讲堂 >> 研讨篇 >> 琉璃文化探讨 >> 正文
中国琉璃网-产品推广
老珠的历史与价值
作者:小林 文章来源:新浪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0-11 15:14:45
分享本文到:


    各式老珠,价值不一,以时间区段阐述老珠的价值:

 

   首先看看那些“无价”的珠文物。距今4000年至4万年前取材天然质料的古珠被列入“无价”的珠品。因为除了其具有珍罕的文化历史内涵外,也只有博物馆或极少数专业藏家才能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保护和研究它们。而一般藏家及玩家,纵使有机会以巨款购入,也都可能会磨灭这些世界文化财产的重要性与可贵性。由此可见,这类珠子多半不合宜于赏玩、佩带。

 

    其次,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15世纪,因冶金工艺的日益成熟,珠的家族中也加入了金属珠成员。这段时间琉璃制造生产的发展,使琉璃珠不但趋于多样精美,而且也开始成为珠类的主流。其间,不同的文化特色,主导社会思维的宗教力量等均呈现于各色老珠中。


  而这一期间老珠在国际市场中,无论通过拍卖或古珠交易,都是属于变价的珠宝。如腓尼基的人头珠、罗马的人面珠和马赛克珠、中国的战国珠等,一般藏家或资深玩家若有缘遇见,是不会放过机会而以合理的价格购藏的。因为它们不仅增加了藏家收藏水平的深度,而且还具有保值、增值的功能。

 

     公元16世纪至19世纪的老珠是如今国际市场上最主要的交易对象。因为这段时间里,老珠除了延续天然材质制造外,还具备了更高的工艺水平。此外,社会进入工业发展的新阶段,再加上海上贸易的畅通,从而形成了全球商机,这也促使了珠饰市场的扩大。尤其在欧洲,那些为了换取非洲产及奴隶的“贸易珠”被大量制造(当然它们仍是手工艺品)而输往非洲,且融入当地传统文化中而成为了当地人们的重要配饰。

   19世纪后,当非洲也开始融入整个世界贸易后,那些在非洲“尚存残余”的贸易珠也渐渐“回流”到全球市场。如此,藏家们也才有幸购藏。经过这些年市场的消化,那些品相完整,造型特殊的贸易珠的价格也步步高升。

 

 

  此外,这一时期还有很多不同地区(如印尼、泰国、缅甸等南亚一带及日本)、不同材质(珊瑚、玛瑙、琉璃蜜蜡、金、银等)老珠是不容藏家错失的。这些老珠,我们可通过古珠宝店、展览会、专业经销商、拍卖会、各地集市等途径购买、珍藏。

 

   老珠分布十分广阔,有些老珠能远播异地,并演变成新的品种。如我国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出土的珠饰,既有西亚“眼形珠”,也有战国仿制而后闻名于世的“战国珠”。台湾早期原住民的珠饰,也因本源于大洋州文化之流布,含有原产于欧洲、印度、印尼等地的珠群。笔者也曾在非洲购得19世纪的日本江户珠,真可谓“珠迹滚动遍全球”。以古文物的记录,珠子涉及的主要地域及朝代包括:埃及(北非)、西亚、地中海区域、希腊、罗马、腓尼基(今以色列人)、欧洲及南亚(以印尼为主),印度(含古印度的喜马拉雅山地区及现今尼泊尔),日本。为何战国珠能在世界珠史中占一席之地,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中国具有太多的艺术品文物,而且均有极精致的工艺水平,因此“珠”自然也成为必须受重视的工艺品。不过,从另一角度看“珠”,它是不是融于中国特有的文化及工艺发展中而呈现另一风貌呢?

 


文章录入:天才傻瓜    责任编辑:牧之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逸雅集作为中国琉璃网的文创平台,着力推广琉璃艺术、古董雅玩、茶道香道、花器文房、佛像禅饰、竹木铁陶等中国传统手工艺创作,期待您的支持与加入!

    逸舍工作室
    上海市长江西路685号7号楼112室
    逸方空间
    上海市长江西路685号7号楼101室


    • 周二至周日,9:30-16:30
    • 周六夜场,16:00-21:00
      (5月1日-10月31日)
    • 周一闭馆
    • 上海市长江西路685号
    博物馆官网 www.shmog.org
    博物馆微博 e.weibo.com/shmog

    上大美院玻璃工作室

    中国高校中颇具国际影响力的玻璃工作室,经常参加国际性专业展览,许多作品被各国博物馆基金会收藏。

    除研究生教学以外,工作室非常重视社会责任感。与“中国琉璃网”合作开设玻璃文化课程,每逢春、夏季开班,对全社会开放。详情查询琉璃论坛……


    【精选图文展区·热租】
    • 收藏品、艺术品网站
    • 琉璃艺术家、工作室
    • 文房、礼品、工艺品
    • 传统手艺、创意设计

    【合作·推荐】

    版权 / 友情 / 联系 / 收藏 / 博客 / 微博 / 逸雅集 © 2006-2018 LIULIART.CN 中国琉璃网 沪ICP备07012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