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片中的信息 我们在西安看了几个藏友的标本,在藏友杨先生家中看到其屋中地上、桌上、柜中凡是能放东西的地方都摆满了瓷片。这些瓷片基本上都是耀州窑的,据介绍大部分瓷片出在西安市西大街拓宽工地。这批瓷片不但数量多、质量精,而且年代、品种都非常齐全。 在杨先生家中看到一对五代剔花残碗,天青色中闪微黄,器底有垫砂烧造痕迹。雕着一只盛开的牡丹和一只含苞欲放的牡丹,“减地”剔刻的花瓣具有浮雕一样的效果,令人叫绝。这种“减地”工艺正是五代时期一个重要标志,但从这种深剔刻工艺中不难看到越窑浅浮雕的影响。在杨先生瓷片中还见到许多带小动物形象的碗、盏底心贴塑残片,其中鱼和乌龟的形象最多,同样是受越窑的影响。让人意外的是还有一条带翅膀的飞鱼。碗、盏也有采用花口和外撇圈足的,此乃五代时期的特点。而龙泉窑这种贴塑工艺只流行在南宋晚期和元代,比耀州窑晚了许多。从瓷片中可以看到,北宋中期,深剔刻和贴塑工艺已被一种行刀较浅、刻与篦划结合的刻花和模印工艺所替代。
西安藏友的瓷片标本中装饰题材非常丰富,有动物、植物、山水云石和各种几何图案,最吸引人的还是人物图案。因北宋中期以浅刻划和印花为主,可以生产大量带纹饰的产品。在瓷片中可以看到大量的人物装饰题材图案。其中婴戏图最具特色,有碗、盏底部印一婴孩戏莲图、二婴孩执荷图。在三婴孩攀枝图案中,碗内布满缠枝花果,婴孩眉目清秀作攀枝状,呈三角形排列,颈带项圈,活泼可爱。在四婴攀莲盏中,模印的莲花在微波中浮动,伸出荷叶的莲蓬随风摇动,四婴孩伏地攀爬,别有风趣。还有五婴孩戏犬纹,一个在焦叶后观望,两个在合力捕一犬,还有两孩在逗怀中小犬,画面洋溢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婴戏图在耀州窑装饰中广泛使用,展示了宋代化生童子的民间风俗,是寓含求子、求福传统观念的反映。
笔者在西安市小东门古玩市场上有幸觅得一耀州窑飞天图案的残碗。从模印飞天图案看,缺少汉代那种追求“仙灵升天,长生不老”的境界,也看不到唐代飞天身材修长飘带飞舞的身影,但宽松的衣衫仍富有动感,更重写实。独特的刻花和模印图案、写实的装饰效果,是耀州窑首创,为元、明釉下彩图案提供了丰富范本。残留的瓷片展示着耀州窑的辉煌。 新仿耀瓷一瞥 在耀州窑探访期间,我们还了解了新仿耀州瓷的情况。黄堡镇大型陶瓷厂采用现代注模工艺生产,产品纹饰呆滞,属一般的大路货,与古代作品相差甚远。手工生产主要在陈炉镇,有几十家私人作坊,大部分用煤气烧造。其中有三家是用煤烧造,制作水平达到了一定程度,去年有一只接底罐竟蒙过了一位专家的眼。在西安郊区,我们参观了一家私人作坊。主人年纪不大,可作品刀法娴熟,工艺非常讲究,有几件作品给人有一眼看老的感觉,只是在底足处理上还欠火候。仿品的胎、釉并不像原来听人讲的已“过关”,不过不比对细看,还真难以鉴别。
西安之行,让我们领略了耀州窑刚健朴实的艺术风格。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多变的装饰手法构筑了瓷器史上魅力独具的耀州窑文化。希望有更多的朋友能到西安,去领略“十里窑场”的风采。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