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LIART.CN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琉璃网 >> 琉璃讲堂 >> 研讨篇 >> 琉璃文化探讨 >> 正文
中国琉璃网-产品推广
《颜山杂记》记载博山琉璃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博山文化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7-23 22:49:31
分享本文到:


    清初大学士孙廷铨撰著的《颜山杂记》,以当时的颜神镇(即现在的博山)为对象,采用志书体例记述地方风物、乡土出产、人物故实等,内容丰富,考据精详,实开博山方志之先河,是研究博山历史难得的珍贵资料。

 

    《颜山杂记》的作者孙廷铨,字伯度,又字枚先,号沚亭,明崇祯已卯举人、庚辰进士,授大名魏县知县,调抚宁县知县、升永平推官,假归。清顺治年间,历任河间府推官,吏部主事。丙戍陕西乡试正考官,由太常寺少卿擢太仆寺卿,兵部、吏部尚书、太子太保、少保,授光禄大夫、殿试读卷大臣,赐龙服黑狐。康熙二年,拜内秘书院大学士。由于他学问渊博,为人谨慎、勤黾于事,添正自守,很受最高统治者的敬重,康熙还给他亲题“为帝师者题”的匾额,卒谥文定。《颜山杂记》是他于康熙三年以目疾谢政归里后着手撰著的,两年写成,分四卷二册。王渔洋说:“(孙廷铨)撰《颜山杂记》四卷,极称简核。”他的著作,除《颜山杂记》外,还有《汉史亿》,《南征纪略》、《琴谱指法》、《沚亭诗文集》等。

   
由于《颜山杂记》的作者是本地人,又是饱学之士,作为地方重要物产之一的琉璃,才得以在书作出系统而全面的叙述。从琉璃冶炼、制作工艺、产品特色,以至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面面俱到,而且专业性,技术性很强。长期的玻璃操作,作为一门工艺学问假孙廷铨这个文人之手,得到了充分的反映。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颜山杂记》不仅是本地康熙以前琉璃生产的总结,而且也是中国有史以来最早的一部琉璃专著。

   
孙廷铨所以能把琉璃业写得如此具体详尽,一方面固然是琉璃在地方上所占的重要地位,因为写当时的颜神镇不着重写琉璃,犹如写苏杭不写丝绸,写景德镇不写瓷器一样,没法表现一个地方的真实面貌;另一方面,与作者对琉璃业的熟悉了解分不开。孙廷铨一家世业琉璃,如他的父亲孙元昌就是琉璃行中的能工巧匠。清朝初年,始发明套料,孙元昌能制作套料毛坯,送往京师加工雕刻后,供应大内,并行销远外,。孙元昌往上,直至明洪武时由枣强经益都迁居博山的远祖孙克让,都是琉璃匠人。孙氏一族,原本是青帘箕裘,琉璃世家。

 

    从《颜山杂记》的记载,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博山(当时叫颜神镇,属益都)琉璃生产发展的情况。关于琉璃冶炼,《颜山杂记》写道:

   
琉璃者,以石为质,硝以和之,焦以煅之,铜铁丹铅以变之。非石不成,非硝不行,非铜铁丹铅则不精。三合然后生。

   
所谓以石为质,就是以石作为基本原料,主要有三种:即马牙石(长石)、紫石、凌子石。三种石料配合得当,要有适当的比例,各有各的作用:白者(指马牙石)以为士,紫者(指紫石)以为软也。凌子者(指凌子石)以为莹也。是故白以为干则刚;紫以为软则斥之为薄而易张;凌子以为莹,则镜物有光。

   
当时博山一带不仅盛产冶炼琉璃所必需的原料,而且工匠熟练地掌握了冶炼的技术。制作琉璃料的生产,习惯称作“大炉”。上面说的正是一种基本的冶炼,要生产五色琉璃,即给琉璃料上着色,就需要另加变色物质,即“非铜铁丹铅则不精”。加什么料,变什么色,《颜山杂记》都有详细记述,当时已能生产的琉璃色料计有:水晶、正白、梅萼红、蓝、秋黄、映青、牙白、正黑、绿、鹅黄等,共计十余种。

   
琉璃料再加工,制成各种琉璃制品,习惯上叫做“小炉”生产,当时博山的琉璃制品,已有相当多的品种。据《颜山杂记》记载,琉璃制品中最贵者为青帘,其次是佩玉,丁当,再次是华灯,屏风,这些在当时都属于高档产品。
   
青帘是专体会宫廷使用的,能制青帘的琉璃工匠要入垛籍(也叫匠籍),受内廷专管,要按时供奉。关于青帘的用途,孙廷铨在《柳溪公家传》中说:“维国家营造郊坛飨殿,则执治其棂扉帘幌之事而鳞次之。琉璃晶映,上彻罘罳,义取乎青,象苍穹,答玄贶也。录籍内廷,班匠事焉,故世执之也。”当时,执青帘录匠籍者,数量并不甚多,但也不止孙氏一家。

   
佩玉、丁当(或环当)是人身、剑器的佩饰,都要求冲玉代翠,质地晶莹,造型美观。华灯、屏风之属则多用于贵族豪门富有之家。

  
属于市场的一般制品,制作最多、畅销最大的有棋子、风伶、壶顶、簪珥、料方(以上实料)、泡灯、鱼瓶(缸)、葫芦、砚滴、佛眼、轩辕镜、火珠、鼓珰(以上吹空)等。

   
关于制作方法《颜山杂记》写道:

   
围棋滴之,风铃范之,料方如之,条珠缠之,细珠写之,大珠缠之戛之、簪珥惟错,车磲者杂二者而糅之,玛瑙者珐琅点之,缠丝者以药夹丝,待其融也,引而施之。

   
以上是实料制品的手工制作,因品种不同,方法也不一样,即围棋子用滴法,风铃,料方用模法,珠子用旋转成型,玛瑙用珐琅点饰等等,这些制作方法,在明、清已大体定型,在后世还一直沿用。值得注意的是珐琅(即景泰兰),这种专作装饰料的软琉璃(可以镶嵌于金、银、铜与琉璃等贵重器物的表面),作为琉璃中的稀奇品种,在博山早已有了,从明朝景仄年间到清康熙初已连续使用。

   
制作吹空的方法,《颜山杂记》也作了具体的描述,还详细介绍了工艺流程和技术要领。

 

 

    必先以琉璃为管焉,必有铁杖、剪刀焉,非是弗工。石之在冶,涣然流离,犹金之在熔,引而出之者,杖之力也。受之者管也。授之以隙,纳气而中空,使口得为功,管之力也。乍出于火,涣然流离,就管矣,未就口也,急则流,缓则凝,旋而转之,授以风轮使不流不凝,手之力也。壮则裂,弱则偏,调其气而消息之,气行而喉舌皆不知,则不裂,小不偏,口之力也,吹圆球者抗之,吹胆瓶者坠之,一俯一爷,满气为圆,微气为长,身如配株,首如鼗鼓,项之力也。引之使长,裁之使短,拗之使屈,突之使高,仰之使凹,剪刀之力也。

   
从这些叙述可以看出,当时使用之工具很简单,一管、一杖、一风轮、一剪刀。杖以引料,管以授气,风轮控温,剪刀造型,全是手工操作,但是技术要求却很严格。提引炉料,掌握火候,要凭丰富的经验。手口配合,刀杖并用,得有熟练的技巧。姿势合度,一气成型,还要具备深厚的功力。

  
由于博山琉璃有悠久的历史,不断地扩大着自己的技术积累,这里的产品质量较高,在全国有些名气。康熙十九年(1681)宫廷内府兴建琉璃厂时,就曾片调博山的工匠去作工传艺。

   
博山可称为琉璃之乡。《颜山杂记》的“风俗志”里有这样的记载:“元夜以琉璃灯荐佛,并散(置)门庭。又集峨岭下作三日脯。”象连续几天聚饮狂欢这样的盛举,正是琉璃业兴旺发达的反映。节日里使用这样多的琉璃碗灯,在别的地方是办不到的。

  
生产的发展,自然也促进了商业的繁荣,据《颜山杂记》和《颜神镇志》记载,那时博山在十天之内,六天是集,有专设的琉璃市,进行广泛的交易。

   
孙霁撰《柳溪公行略》中提到:“(柳溪公)讳延寿,……世业琉璃,自作尤精,每岁带本货游京……迨稍裕则伙高朝业、钱双峰、钱绪斋贾江南,家由是昌矣。”(见《孙氏家乘》)

   
孙延寿是孙廷铨的曾祖父,生于一五四八年,卒于一六二五年。《颜山杂记》说到孙延寿时,还有“昔有高苑南鄙人有硝贩于我里者”这样一段话,说明本地人到外地行商,外商到本地货卖,已相当普遍。这种商业交流,从明季到清初,随着时间发展愈趋广泛,琉璃的生产和经营,已大大地越出了地区范围。

   
孙廷铨为博山清初以前的琉璃生产作了科学的总结。《颜山杂记》作为地方史的稀有资料,对我们了解当时琉璃生产面貌,价值很高,非常宝贵。


文章录入:Edith    责任编辑:牧之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逸雅集作为中国琉璃网的文创平台,着力推广琉璃艺术、古董雅玩、茶道香道、花器文房、佛像禅饰、竹木铁陶等中国传统手工艺创作,期待您的支持与加入!

    逸舍工作室
    上海市长江西路685号7号楼112室
    逸方空间
    上海市长江西路685号7号楼101室


    • 周二至周日,9:30-16:30
    • 周六夜场,16:00-21:00
      (5月1日-10月31日)
    • 周一闭馆
    • 上海市长江西路685号
    博物馆官网 www.shmog.org
    博物馆微博 e.weibo.com/shmog

    上大美院玻璃工作室

    中国高校中颇具国际影响力的玻璃工作室,经常参加国际性专业展览,许多作品被各国博物馆基金会收藏。

    除研究生教学以外,工作室非常重视社会责任感。与“中国琉璃网”合作开设玻璃文化课程,每逢春、夏季开班,对全社会开放。详情查询琉璃论坛……


    【精选图文展区·热租】
    • 收藏品、艺术品网站
    • 琉璃艺术家、工作室
    • 文房、礼品、工艺品
    • 传统手艺、创意设计

    【合作·推荐】

    版权 / 友情 / 联系 / 收藏 / 博客 / 微博 / 逸雅集 © 2006-2018 LIULIART.CN 中国琉璃网 沪ICP备07012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