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初秋,北京鸿兴永料货庄将一只瑞士产花球带到博山,请博山琉璃工匠仿制,当时由制鼻烟壶坯的工匠张积远与其子张敬荣仿制成功。这是一种预先排好平面花纹而做成的花球。被称为“万花球”,是博山花球的第一代产品。送去北京试销,结果销路很好,于是博山其他工匠如张魁远、邹廷普、孔宪芝等也开始制作花球。
1934年,北京同兴隆料货庄拿来一只波兰产“西番莲”花球。此球为圆形,带座,花为紫红色,作开放状,无花心,重约一市斤,由博山花球工匠赵继福仿制成功,并由此创造了“扎瓣”工艺,使花球从平面花发展到立体花,是为博山第二代花球。不久,同兴隆料货庄又拿来一只外国产“草鱼石”花球,质地为有机玻璃之类,由做烟咀的工匠孙凝春仿制成功。后来孙以石膏预制动物形态,又创造了鸟石、蝴蝶石、猫石等花色品种,外形有鼓墩、四方、六方等式。随着花球生产的发展,博山花球工匠孔宪芝、孔庆仁父子及赵继福等人潜心钻研,相继制造出一些新的品种,创制了特制剪刀、钳子、托盘等专用工具,使花球生产成为博山琉璃中一个独立的门类。1934年在胶济铁路沿线物品展览会上,孔宪芝制作的花球获得奖状。
1957年赵继福创扎瓣无心菊花球,后又改进为有心;接着又创造了荷花、青蛙、芍药、牡丹等新品种。
博山花球的第三代产品,是1963年孔庆仁等人创制的变形鸟兽花球。1973年后,花球艺人在外地影响下,又创制了各种花插等产品,如王爱广等创造的燕鱼花插、孔凡怡创造的滴水燕鱼瓶等。1985年,生产各种琉璃花球96.04万个,产值92.8万元。
博山花球自出现起,就对外出口,建国后成为出口额最大的琉璃工艺品,最高年出口额近40万元。
花球生产,1965年前一直用土圆炉,用传统的灰锅退温,以后改用重油炉,并用隧道式退温炉代替灰锅退温。
制作花球的工具种类较多,且多为特殊工具。主要有铁线、大钳、葫芦钳、搓板、镊子、剪刀、尖钳、搓石、扎花针、夹坯砣、药碗、铁托盘等。
花球制作方法大体分排花、扎花两大类。
(1)排花花球制法:将预先制好的各式花梃截成小段排在铁托盘内,使成各种图案,稍加预热备用。成型时以铁线顶端粘一团“底料”,趁尚熔化复铁托盘上,将花梃嵌入底料内,用搓板将底料内的花梃挤匀,外套以熔化的水晶料,在药碗中滚动,使其圆正,再入炉加热使表面光平,最后用葫芦钳将花球和铁线分离随后将花球进行退温。
(2)扎花花球制法:在铁线顶端熔化的水晶底料上粘一块色料,入火熔化铺匀,用铁片、铁丝制成花瓣或草叶形,叫“扎花针”。用此针把色料按花、叶的生长规律扎入底料内,再以葫芦钳将花、叶根部收拢,多余之料顺手打下。再将底料从铁线上卸下,倒转,粘住花、叶根部,外罩以熔化的水晶料,以药碗成型卸下,入灰锅退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