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LIART.CN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琉璃网 >> 琉璃讲堂 >> 研讨篇 >> 琉璃文化探讨 >> 正文
中国琉璃网-产品推广
汉代单色琉璃珠之收藏辨伪(一)
作者:牧之 文章来源:中国琉璃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2-18 0:13:25
分享本文到:


 

    有交流才有进步,是我一直信奉的教条。收藏圈就像一个社会的缩影,龙蛇混杂,千姿百态。身在高处的只是少数,绝大多数人处于金字塔的底层,苦觅门径而不得其法。这也使得众多商贩以次充好,以伪当真,以讹传讹,售假成风。一路走来,身边总有良师益友提携。感受别人的恩赐,也使得自己不吝于分享自己的心得,一直热心于帮助各位初学者明确方向。这在中国古代琉璃还未正式建立标本数据库,未有各朝各地对应资料的时候,显得尤为重要!
 
    之前关于古代琉璃收藏写过零散的一些文章,之后会持续写下去。没有什么系统性、逻辑性,手上有什么标本就写点相应的心得,如果大家感到些许受益,我心愿足矣!

 

    话转正题,今天要给大家看的是一颗最普通不过的单色玻璃扁珠。珠子直径约10mm,深蓝色,部分皮壳钙化,部分腐蚀呈麻坑状,局部受沁呈蛤蜊光。可以说,这是一颗极富代表性的古琉璃珠标本,因为它集合了好多古代玻璃应有的特征。 

 

 

 

 


    这些珠子采集自陕西,位于高古时期的中原地区。从珠子的产地、尺寸、料色、工艺、皮壳等方面综合判断,这颗单色扁珠可断为汉代,卷芯法制作。这种珠子常见的还有绿色、涅白色及深褐色,一般整串出,多的时候同时可达数百颗。因年代久远而大多钙化,受腐蚀严重,用料较纯,不排除原料进口之可能性。因汉代丝绸之路直通罗马,玻璃珠在当时的中西贸易中是极为兴盛的,这可于近年新疆考古发现中得到佐证。
 
    标本是最好的老师,要是一颗没有任何皮壳特征,保存完美的珠子与它对比,反而显得有些做作。历史文物本身的美就在于记载了千百年来的经历,就如同老人们额上的皱纹,深刻而隽永。珠子身上鱼鳞般的凹痕是由于地下水的腐蚀而形成的,大小不一,层层叠叠。凹坑中还可见贝壳断层般的蛤蜊光,这也是古代玻璃极富魅力的一个特征。而厚厚的那层白色皮壳,其本身也是蓝色玻璃,只是钙化成白色,无法轻易脱落。 

 

 

 

 

  
    这里要说到此类珠饰表面特征的辨伪。不必否认,利用现代科技及化学药水,是很容易做出腐蚀痕及蛤蜊光的,但是自然的痕迹是无法模仿的。人工腐蚀比较均匀,人造蛤蜊光轻浮于表面而非形成薄膜状,白色钙化层极易剥落清除,做旧的话手法较为单一,要做这样的三位一体,绝对无法保证其自然,大家多看几个自然能够分辨。

 


文章录入:paulee    责任编辑:牧之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逸雅集作为中国琉璃网的文创平台,着力推广琉璃艺术、古董雅玩、茶道香道、花器文房、佛像禅饰、竹木铁陶等中国传统手工艺创作,期待您的支持与加入!

    逸舍工作室
    上海市长江西路685号7号楼112室
    逸方空间
    上海市长江西路685号7号楼101室


    • 周二至周日,9:30-16:30
    • 周六夜场,16:00-21:00
      (5月1日-10月31日)
    • 周一闭馆
    • 上海市长江西路685号
    博物馆官网 www.shmog.org
    博物馆微博 e.weibo.com/shmog

    上大美院玻璃工作室

    中国高校中颇具国际影响力的玻璃工作室,经常参加国际性专业展览,许多作品被各国博物馆基金会收藏。

    除研究生教学以外,工作室非常重视社会责任感。与“中国琉璃网”合作开设玻璃文化课程,每逢春、夏季开班,对全社会开放。详情查询琉璃论坛……


    【精选图文展区·热租】
    • 收藏品、艺术品网站
    • 琉璃艺术家、工作室
    • 文房、礼品、工艺品
    • 传统手艺、创意设计

    【合作·推荐】

    版权 / 友情 / 联系 / 收藏 / 博客 / 微博 / 逸雅集 © 2006-2018 LIULIART.CN 中国琉璃网 沪ICP备07012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