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 中國先秦時期玻璃鉛同位素比值圖解 Fig.2 Diagram of207Pb/204Pb versus206Pb/204Pb 1──North China; 2──Central area; 3──South China(data in figure are from ref.﹝5﹞
(1) 蜻蜓眼 在尼羅河、兩河流域(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及中亞、西亞出土的上釉陶珠和玻璃珠中都有大量“蜻蜓眼”飾物, 的《玻璃》﹝11﹞一書中還登載有中亞出土的公元前3─2世紀“蜻蜓眼”不透明玻璃珠的彩色照片及說明. 許多人認為“蜻蜓眼”為兩河流域及中西亞地區的發明,因此認為中國出土的先秦“蜻蜓眼”很像是國外的制品. 我們根據Brill的鉛同位素分析結果,得出中國“蜻蜓眼”的鉛同位素比值處于中國區域內與國外不重疊區,甚至還可以將這些“蜻蜓眼”等分別歸屬于不同的中國地理區域內(見圖2). 有些玻璃與中國某些地區鉛礦同位素比值几乎是相同的,說明這些中國先秦墓葬出土的“蜻蜓眼”確屬中國制造而非域外產品.
(2) 西周管珠中Faience類物質
人們普遍認為Faience發明于中東地區,并在此基礎上才發明了玻璃,在中亞及西南亞發現有大量古代Faience,其制作年代都很早,一般認為Faience只有國外才有.根據故宮博物院院刊及其它考古文獻記載﹝12﹞,我國目前出土年代最遠的玻璃出自西周弓魚伯墓,據考古報告,“該物為不透明的燒結料珠,其內部為石英質,外部有鉛釉玻璃”. 中國Faience的出土對決定先秦鉛(鋇)玻璃的來源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若中國Faience來源于域外,則中國早期墓葬中的玻璃飾物當然也完全有從異國傳入之可能. 我們研究了弓魚伯墓Faience料珠表層鉛同位素比值,得出此數值落在遠離埃及等中東地區鉛同位素比值的中國區,可以確信其為中國原料之制品.
過去對鉛玻璃的研究,從成分分析到鉛同位素比值的判斷,都說明了鉛玻璃產于中國,但未回答鉛玻璃最先出現于中國之緣由. 玻璃制備技朮最早出現于尼羅河及兩河流域,例如在巴比倫的Tellumar地區,發現有公元前17世紀楔形文字記載的玻璃制造方法泥板塊(相當于我國夏朝,我國出土最古老的玻璃為西周初期),可見其在技朮和原料都具備制造玻璃的條件. 但是,何以最古老的鉛(鋇)玻璃獨出于中華大地?此事頗奈人尋味. 若從鉛(鋇)玻璃的熔煉工藝技朮條件來分析,就不難發現,高鉛(鋇)的玻璃熔體對坩堝材料侵蝕性很強, 仿照部分古代鉛(鋇)玻璃成分,我們在不同材料坩堝中熔煉了部分仿古玻璃﹝13﹞,實驗發現所有用于試制的陶質坩堝都很快被穿洞,可見制備高鉛(鋇)玻璃的關鍵在于要利用燒結瓷化良好的坩堝材料。
眾所周知,瓷器發明于中國,最早的瓷器稱為原始瓷,可上溯到商代(公元前16世紀),根據《中國陶瓷史》﹝14﹞記載,“我國原始瓷在黃河中下游地區的河南、河北、山西和長江 中下游地區的湖南、湖北、江西、蘇南等商代中期遺址和墓葬中都有出土,其創制時間也不會晚于商代中期”,“到了西周時期原始瓷器的燒制工藝又在商代后期的基礎上有了新的發展和提高,考古工作者在北京、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陝西、安徽、湖北、江蘇、浙江、江西等部分西周文化遺址和墓葬中,都曾發現有原始瓷”.原始瓷的出現,為中國鉛(鋇)玻璃的熔煉創造了必要條件,而西周、春秋戰國以及秦漢之際出土鉛(鋇)玻璃的地區都處于原始瓷出土地區,所以大量古代鉛(鋇)玻璃在中國出土決非偶然.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 (1)中國古代早期的鉛(鋇)玻璃是用中國鉛礦原料制造的。 (2)通過對“蜻蜓眼”和Faience的鉛同位素比值分析,認為本工作研究的中國出土的先秦時期“蜻蜓眼”和Faience是中國制造的。
姜中宏,男,67歲,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上海 201800.
參 考 文 獻
1 Barnes L, Brill R H, Deal E C.中國早期玻璃的鉛同位素研究. 見:中國古玻璃研究, 1984年北京國際玻璃學朮論文集,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4:199 2 Brill R H, Shirahata H. Lead_isotope analyses of some asian glasses. In: Proc 17th Inter Congress on Glass(Beijing),Vol 6──Glass Technology,Glass Archeometry, Beijing: 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s, 1995:491 3 陳毓蔚,毛存孝,朱炳泉. 我國顯生代金屬礦床鉛同位素組成特征及其成因探討. 地球化學,1980﹔9(3):215 4 陳毓蔚,朱炳泉. 礦石鉛同位素組成特征與中國大陸地殼的演化. 中國科學 B輯,1984﹔14(3):270 5 李 石,王 彤. 桐柏山花崗岩類Pb,O,Sr同位素特征. 地球化學,1994﹔23(1):80 6 王啟超,馬俊良,張建中. 河北靈壽阜平接壤地帶麻棚金礦田的地球化學特征及礦床成因. 地球化學,1995﹔24(1):56 7 李耀菘. 沽源火山岩盆地的U-Pb同位素體系演化與鈾成礦作用. 地球化學,1990﹔19(4):286 8 周維全,周全立. 云南蘭坪鉛鋅礦床鉛和硫同位素組成研究. 地球化學,1992﹔21(2):141 9 魏元柏. 浙東南地區脈狀和層狀鉛鋅礦床的穩定同位素研究. 地球化學,1992﹔21(2):125 10 于國成,陳志云. 公元前的玻璃、搪瓷技朮發展史事摘要(續). 玻璃與搪瓷,1993﹔21(5):40 11 . . : , 1959:84─86 12 于國成,陳志云. 公元前的玻璃、搪瓷技朮發展史事摘要. 玻璃與搪瓷,1993﹔21(4):46 13 姜中宏,高文燕. 中國古代玻璃物化性能的研究. 玻璃與搪瓷,1990﹔20(1):39 14 中國硅酸鹽學會主編. 中國陶瓷史. 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79─80
RESEARCH ON LEAD_ISOTOPE RATIO OF ANCIENT CHINESE GLASS
Jiang Zhonghong Zhang Qinyuan (Shanghai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Fine 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BSTRACT The ratio of lead_isotope of Chinese ancient glass, especially those before the Qin dynasty, and lead_deposits in China were compared. Based on these data, it is proved that ancient Chinese glass is originated and produced in China, using Chinese lead minerals.
KEY WORDS ancient Chinese glass, lead-isotope
Jiang Zhonghong, Shanghai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Fine 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201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