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河南新郑胡庄墓地
时代:春秋时期、战国晚期 发掘单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发掘领队:马俊才
简介:
胡庄墓地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城关乡,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呈南北向从墓地的中部和西部穿过。墓地是东周时期郑韩故城西面的重要墓地之一,发掘面积12000多平方米。
春秋墓中小型墓葬36座,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是典型的郑国家族墓地。这些墓排列有序,对研究郑国昭穆制度和埋葬制度意义重大,为研究郑文化提供了一批重要资料。
战国墓284座,均为中小型,分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和空心砖墓两种。中型土坑墓单棺单椁,形态多样位置多异的壁龛,是韩墓中的新现象。空心砖墓分为竖穴式和洞室墓两种,发掘证实了空心砖墓是战国晚期韩国小型墓流行的葬俗。战国墓共出土各类陶器200余件,为研究韩墓分期提供了新材料,以M342的镶金玉错金银鎏银铜带钩最为精美。
二座特大型战国墓的发掘获得了多项重要发现:
两墓为南北向近“中”字形竖穴上坑墓,南北总长78米左右,墓室宽36.5米和21米,积石积炭,规模之宏大国内罕见。墓道使用了单面版筑技法先行夯筑土台的现象,极其罕见。墓道壁、墓室壁上发现大面积涂朱涂白涂萆泥等精装修迹象,墓道底也经过夯打处理。
两墓均发现了由整层草泥、椽木、檩木、棚木和夯土组成屋顶形的椁顶结构,证实了《左传·成公二年》“椁有四阿,棺有翰桧”的记载,意义重大。两墓葬具均为木质“工”字形双椁双棺,是韩国王侯级大墓棺椁完整形态的首次发现。
墓葬内的文物是韩国文物的一次重要发现。式样繁多的构件体现了韩国高超的青铜器铸造技术和机械设计水平。已在90件铜器上发现刻铭,其中有多组“王后”、“王后官”和“太后”刻铭,与“少府”、“左库”等韩国官署名称,可以确定这是一组战国晚期韩国王陵,填补了韩国王陵的发现空白。此外,发现了由3道近长方形环壕、1座曲尺形墓旁建筑、中字形墓冢和冢上建筑组成的陵园形态,填补了韩国陵园空白。
专家点评:
河南新郑胡庄东周墓地,迄今已发掘春秋时期郑国、战国时期韩国中、小型墓葬三四百座,而最重要的则是对一组战国晚期韩王及王后陵墓的完整揭露,从而再现了当时王陵从选址、挖掘墓穴、置棺、构建椁室、积石积炭:夯筑封土、兴建墓上建筑到开挖环壕规制陵园的全过程。两面坡屋形椁室、中字形封土及墓上建筑、三重环壕等均为战国王陵考古首次发现。王陵虽被多次盗掘,但余下的青铜构件、青铜兵器、金器、银器、琉璃器、玉器以及一些崭刻文字仍是研究该墓墓主身份、战国晚期金属工艺等课题的第一手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