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江阴高城墩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 发掘地点:江苏省江阴市石庄镇高城墩村自然村 发掘单位:南京博物院、无锡市博物馆、江阴博物馆
简介:
江阴高城墩遗址是良渚时期又一处规模大、有严谨的布局规划和严格建筑方法的高台墓地。已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1999年的发掘清理了13座大、中型良渚文化早中期墓葬,出土琮、璧、钺、锥形器、珠、管等玉器155件(组)以及石器、陶器等。在目前已清理的400平方米墓地范围内,墓葬呈人字形向西北、东北方向排列。墓葬大都有棺椁类葬具,发掘时找到了清晰的棺、椁板灰及木纹的痕迹,搞清了棺椁的结构以及椁与墓坑的关系。该遗址的特点是内涵新,墓葬规模大,13号墓是迄今为止良渚文化发现的墓坑最大且葬具结构保存较好的一座大墓。其规模和随葬品表明墓主的地位可能较高,这种随葬玉器等级较高而数量不多的墓葬,可能代表着良渚文化的另一类型。高城墩遗址所在的苏南地区是环太湖文化圈中十分重要的地区,该遗址的发现表明苏南地区在良渚文化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可能代表着与宁镇地区、上海福泉山一带地位相若的另一个中心。
|
|
2、河南焦作府城商代早期遗址
时代:商代早期 发掘地点:河南省焦作市西南府城村 发掘单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焦作市文物工作队
简介:
发掘面积约1700平方米,在府城遗址中部发现商代早期城址、夯土基址、房基等文化遗存。城址平面为方形,西城墙现存高度约2米、长300米,宽4-8米,北墙保存长度约300米,高度约2-3米。东墙复原长度约300米。南墙仅有地下部分的基槽。城墙的建筑方法是先挖基槽。基槽宽约15米、深0.9米,然后加板夯筑而成。城址内共发现四处夯土基址,且互有叠压打破关系。一号夯土基址位于整个城北的东北部,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70米,东西宽40米,分南北两个院落,中间有正殿。二号基址为长方形,地面式建筑,基槽内的夯土是用十分纯净的浅黄色生土夯砸而成,居住面面上铺有一层黄色含有料礓石粒的土层。三号基址平面为长方形,用黄红色土夯砸而成。一、二、三号基址下叠压二里头时期的文化层,出土陶器以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为主,圜底深腹罐、圆腹罐、深腹罐、捏口罐、大口尊等器物与二里头文化同类器形体特征接近。府城商代早期城址是河南继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之后又一重要发现,对于研究河南商代早期文化,探讨当时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
3、湖南虎溪一号汉墓
时代:西汉 发掘地点:湖南省沅陵县城关镇 发掘单位: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简介:
该墓是继长沙马王堆汉墓后,湖南地区第二座未被盗掘的王侯墓,是湖南西汉考古的又一重要发现。该墓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带斜坡墓道,有南北两耳室,棺椁结构基本完好。墓室由主墓室和外藏棺椁组成。随葬品主要放置在四厢及内棺、外藏棺,共出土漆木器、陶器、铜镜、玉印章、玉璧等近500余件,竹简近千支。器物制作较为精致,有大量针刻花纹图案。竹简文字清晰可辨,字体秀美,保存完好。内容有图书、刑德、黄籍、"美食方"四大类。以黄籍和"美食方"最为重要。黄籍记载了沅陵侯国所属各乡的户口人数和分次调查统计的变化及变化原因,为研究西汉前期侯国的户籍档案制度提供了重要材料;"美食方"记载了加工各种食物的选料和加工方法,填补了古籍中有关古代食物制作流程记载的空白。墓主人吴阳,系长沙王吴臣之子,为第一代沅陵侯,高后元年(公元前187年)受封,死于文帝后元二年(公元前162年),在位25年,该墓的发掘为研究当时的历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材料。
|
|
4、云南昆明羊甫头墓地
时代:东汉 发掘地点:云南昆明官渡区小板桥镇羊甫头村 发掘单位: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昆明市博物馆、官渡区博物馆
简介:
墓地规模宏大,总面积4万余平方米,发掘面积10700平方米,清理滇文化墓葬488座,东汉时期墓葬36座。滇文化墓葬分大、中、小三种,均为竖穴土坑墓,多数有腰坑,部分有脚窝,生、熟土二层台。大、中型墓均有棺椁。葬俗多而奇特,叠葬最多达五层,另有合葬、丛葬及殉葬。随葬品有青铜工具、兵器、农具和大量漆木器、玉石器、金银器等4000余件,特别是M113出土的大量完整的漆木柄兵器、工具、农具和一组造型各异的漆木雕,色彩鲜艳、保存完好,为云南地区首次出土,填补了云南出土文物中漆木器的空白,极大地丰富了滇文化的内涵,也为研究农具和兵器的木柄如何与金属头安装成一体增加了实物依据。该墓地时代跨度较大,清楚地显示了滇文化逐渐被汉文化融合的过程,为研究滇池区域民族文化及中原文化对边疆地区的影响提供了重要依据。
|
|
5、吉林通化万发拨子遗址
时代:秦汉 发掘地点:吉林省通化市 发掘单位: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简介:
遗址发掘面积6000余平方米,文化堆积厚,分别相当于新石器、商周、春秋战国、西汉、魏晋及明代。其墓葬非常有特色,分为土坑墓、土坑石椁墓、土坑石椁石棺墓、大盖石墓、大盖石积石墓、积石墓、阶坛积石墓等7种,还发现了以女性为主体的40余人的合葬墓。虽然分期上仍有缺环,但基本建立了从石板墓到积石墓比较清楚的序列,能看出前后传承。其中积石墓、阶坛积石墓反映出高句丽时期的一种特殊葬俗,此次发掘区分出的6种考古学文化遗存,分别代表了6种新的文化类型:具有明确层位关系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在吉林南部系首次发现:二期青铜时代陶鬲的发现,纠正了鸭绿江中上游地区不使用陶鬲的这一传统看法:三期铜短剑和铸范的出土,表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区域已存在自己的铸造业;四期环山围沟表明西汉时期该遗址是一个大型村落,推测应为高句丽早期的土著遗存;五期高句丽中晚期土著遗存,其陶器融合了中原与土著文化的特征,该遗址的分期工作把高句丽文化与本地区的青铜时代文化联系起来,将为东北亚青铜时代及高句丽遗存的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