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LIART.CN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琉璃网 >> 琉璃讲堂 >> 研讨篇 >> 琉璃文化探讨 >> 正文
中国琉璃网-产品推广
中西方玻璃发展史对比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华包装瓶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17 13:19:00
分享本文到:


    在《古罗马文明展》陈列的170多件精美的文物中,庞贝出土的文物占了百分之八十,其中庞贝城出土的玻璃容器,造型美观、晶莹璀灿,有的壁薄透明如鸡蛋清一般,观众们既惊叹又诧异,二千多年前西方就有如此精美的玻璃容器并完好无缺保存至今,真可谓文物保护史上的奇迹。这当然得益于威苏维火山的喷发,一瞬间使庞贝城变成了凝固的化石,才带给后人精神上如此巨大的愉悦。在啧啧称赞的同时,许多观众都想了解中国当时的玻璃制造工艺是一种什么状态?中国什么时候才出现吹制玻璃技术?中国的玻璃制造技术是从西方传来的吗?

    据考古发掘所知,玻璃器皿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首先出现在两河流域,那里的亚述人发现了如何制玻璃。①稍晚,埃及也开始生产相似的器皿。在当时,西方古玻璃制造技术在欧洲及地中海沿岸十分流行。罗马帝国的玻璃业十分繁荣,先后发明了吹制法、刻花玻璃和套色刻花玻璃。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玻璃制造中心开始向东转移,影响了萨珊波斯和伊斯兰的玻璃业的兴旺发达。在罗马帝国初期,吹制技术普及之前,玻璃器皿属高级奢侈品,在民间很难普及,有了吹制法后,玻璃成为雅俗共赏的最受欢迎的日用品,有如我国的瓷器,是大宗的日用工艺产品。

    玻璃在中国古代称为“琉琳”、“流离”、“琉璃”,从南北朝开始,还有“颇黎”之称。中国玻璃生产技术有着自己的渊源,这已为近年来的大量考古材料所证实。据考古发掘材料证实,在31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掌握了玻璃制造技术。这种技术与青铜冶炼和炼丹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炼取铜和烧制陶器的过程中会产生小玻璃珠这样的无用的副产品,这些珠子看起来很漂亮,因此常用作佩戴的首饰。如汉代乐府中,有一首朴实感人的民歌叫《陌上桑》,它在描述采桑少女秦罗敷的朴直和美丽时说:“头上倭堕鬓,耳中明月珠。”这种穿孔耳饰的“明月珠”即玻璃。 

    在河南洛阳、陕西宝鸡等地的西周早期墓葬中,均发现了大量的玻璃管、玻璃珠等。经中外专家用现代化光谱鉴定发现:中国古代玻璃主要成分是铅钡,烧成温度较低,虽然绚丽多彩、晶莹璀璨,但易碎、透明度差、不适应骤冷骤热,只适合加工成各种装饰品、礼器和随葬品,因而用途狭小,发展缓慢。而古埃及和地中海沿岸地区出土的玻璃器物的化学成分,主要以钠钙为主,克服了“铅钡玻璃”弱点,耐温性能较好,对骤冷骤热的适应性较强。因此这种古玻璃的用途和生产量都远大于中国古玻璃。中国的“铅钡玻璃”与西方的“钠钙玻璃”分居两个不同的玻璃系统,是用一种特殊的原料独立制造出来的,这就否定了“中国玻璃外来说”的论点。②但比起陶瓷、青铜、玉石器来、玻璃器具用途狭小、发展不充分,与西方的古玻璃相比,在起源和用途上较为逊色。

    汉朝时,玻璃器由装饰品演变为礼器、器皿和殉葬品,还盛行模仿玉器,并部分取代了玉器。最近播出的电视剧《汉武大帝》对我们了解中国二千多年前人们的生活方式提供了直观形象画面,剧中窦太后用的饮水的耳杯、王皇后精美的梳妆盒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古罗马同时期的汉朝,宫廷里的日常用品和饮食用具主要以漆器为主,当时宫廷里用的绘彩漆杯,与罗马人使用的玻璃杯一样皆为奢侈贵重的用品。

    在人类历史上,发现并使用天然漆是中国人的独创,考古发现证明,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能制造漆碗。在殷商时代,漆液里不仅已开始掺和各色颜料,且出现了在漆器上粘贴金箔和镶嵌松石的做法,使漆器制作技术日精。由于漆器有许多优良品质,如轻便、坚固、耐酸、耐热、防腐,而且这种生活器皿均为木胎,可用朱、黑、灰绿色漆描绘几何云纹,变形鸟纹和龙纹等,不仅耐用,外观装饰也可花样翻新,于是在许多生活领域逐渐取代了青铜器皿,应用非常广泛,从家具、乐器、容器、葬器、兵器和玩物等类别繁多,延至秦汉,制造量大增。

    长沙马王堆一号和三号墓出土漆器达500多件,一些出土的漆器, 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多年, 仍完好如新,可见生漆之奇特功能。漆工艺在西汉中期普及中国,并得到空前发展,在晋代以后,随着青瓷技术的成熟,很自然地漆器在很多场合让位于瓷器。由于漆树仅生长于中国,所以漆器艺术直到公元六世纪仍为中国所独有。

    随着水上交通日益发达,以及丝绸之路的不断繁荣,西方的玻璃制品通过西域(今新疆)传人我国。在《汉书•地理志》中有汉武帝使人入海市玻璃的记载。在我国汉代墓中出土有罗马的玻璃容器,如洛阳东郊东汉墓出土的长颈玻璃瓶,它在深褐、橘黄、绀青、暗紫之不规则的地色中缠绕乳白色线纹,浮现出闪烁的金黄色光泽,斑驳绚烂,非常美观,是一件典型的罗马搅花玻璃器,吹制成型,是汉朝和西方早期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不过在洛阳出土的这种瓶子,罗马人本用于盛香水。而我国长期使用熏炉燃香,可见两国不同的风俗。 

    西方古玻璃及其制造技术何时传入我国,发生了什么影响?据《北史》、《魏书》记载有大月氏商人来到北魏都城大同传授烧炼玻璃的技术,这是有关外国人来华传授玻璃生产技术的最早记录。除了引进玻璃生产技术外,还大量进口西方的玻璃器皿,均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玻璃制品传入中国后,制造“钠钙玻璃”的技术也随后传入中国。大约在北魏时,中国已掌握了玻璃吹制技术,可吹制器形较大的薄壁玻璃容器。历经唐、宋、元、明、清各朝,我们都在不断汲取和学习西方玻璃制造技术,体现了中外科学文化的相互交流。
 
参考文献:
①:(英)布朗丛书公司编著:《古代文明》,76页。(美)格罗里埃教育出版社,老安等译,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发行,2003年第一版。
②:王心喜:《中国玻璃自创说》,《历史大观园》,历史大观园杂志社出版,1990年7月1日第7期。总第61期。
文章录入:筱雯    责任编辑:牧之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逸雅集作为中国琉璃网的文创平台,着力推广琉璃艺术、古董雅玩、茶道香道、花器文房、佛像禅饰、竹木铁陶等中国传统手工艺创作,期待您的支持与加入!

    逸舍工作室
    上海市长江西路685号7号楼112室
    逸方空间
    上海市长江西路685号7号楼101室


    • 周二至周日,9:30-16:30
    • 周六夜场,16:00-21:00
      (5月1日-10月31日)
    • 周一闭馆
    • 上海市长江西路685号
    博物馆官网 www.shmog.org
    博物馆微博 e.weibo.com/shmog

    上大美院玻璃工作室

    中国高校中颇具国际影响力的玻璃工作室,经常参加国际性专业展览,许多作品被各国博物馆基金会收藏。

    除研究生教学以外,工作室非常重视社会责任感。与“中国琉璃网”合作开设玻璃文化课程,每逢春、夏季开班,对全社会开放。详情查询琉璃论坛……


    【精选图文展区·热租】
    • 收藏品、艺术品网站
    • 琉璃艺术家、工作室
    • 文房、礼品、工艺品
    • 传统手艺、创意设计

    【合作·推荐】

    版权 / 友情 / 联系 / 收藏 / 博客 / 微博 / 逸雅集 © 2006-2018 LIULIART.CN 中国琉璃网 沪ICP备07012567